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年”不同。光明日報“新春走基層”記者奔赴各地,看到了各民族過年習俗的不同:雪域高原上的藏族同胞,自編、自導、自排、自演文藝節目,一片歡騰;朝鮮族人把放風箏、踩跳板、拔河看成是傳統的年俗活動;百色壯家人的春節則在各種文體活動中顯得紅火、文明;有美酒和歌聲陪伴的蒙古族同胞,春節過得更加醉人。
雪域高原:多彩文藝頌祥和
光明日報“新春走基層” 采訪點分布圖
西藏拉孜縣民間藝術團為農牧民群眾送去精彩節目。 記者 益西加措攝
西藏拉薩、日喀則
歡快的鍋莊、激情的弦子、高亢的歌聲,精彩紛呈的表演引來陣陣歡聲笑語。春節期間,西藏各地精心安排了多種類型和形式的文化活動,節日中的西藏成了歡樂的海洋。
“以前都是看別人演戲,今天自己演了一把,這感覺真好。明年,我們還要報名參加演出。”山南地區文化局藝術團駐宗雪村工作隊隊長索朗曲扎說。
1月25日,山南地區隆子縣隆子鎮宗雪村村委會大院內,人頭攢動,擠滿了穿著節日盛裝來看演出的群眾。村黨支部書記民久說:“這次文藝演出,是由山南地區文化局藝術團精心組織的,全部節目由村民們自編、自導、自排、自演。”
拉薩市城關區當巴社區的居民和奪底鄉洛歐村的村民在歌舞升平中歡度佳節。拉薩市歌舞團團長洛桑扎西告訴記者:“拉薩市歌舞團邀請非專業演出團體,以大家喜聞樂見的形式,把精心準備的節目送到社區、農村、孤兒院和敬老院。”
今年農歷大年初一,恰逢日喀則地區農事新年習俗之“朗嘎”日。在后藏大地,干部群眾以各種形式喜迎新年。分布于后藏各地的農家書屋,為農牧民提供了豐富的精神食糧,其中有關農牧業技術方面的書籍尤其受歡迎;拉孜縣民間藝術團帶著《飛弦踏春》來回于鄉村,真實再現田間地頭勞作時的歡愉;日喀則市邊雄鄉塔瑪村業余演出隊踏歌起舞,和全村群眾共度新年。
拉薩色拉寺僧人強巴扎西的節日文化生活主要是收看電視臺播放的文藝節目。強巴扎西高興地說:“黨和政府的政策這么好,我們僧人的居住條件和生活環境不斷改善。佛事之余坐在屋里收看電視文藝節目,這樣的好日子真是越過越開心。”
大年初三,林芝地區福建園內舉辦了一場游園燈謎會。燈謎會從上午11點開始,不一會兒領獎的人就排起了“長龍”。游園燈謎會現場工作人員說:“1000多條燈謎都很簡單,獎品也是飲料、清潔用品等,人人都有份,人人都高興。”
領獎隊伍中,邊巴老人手中抱著不少獎品,看來是猜中不少燈謎。邊巴說:“參加這種文娛活動使自己變得更年輕了。我文化水平不高,好多燈謎是興趣廣泛的孫子猜中的。”言語間充滿了歡樂,更充滿了對幸福生活和美好未來的憧憬。(記者 益西加措)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走基層·一線見聞)“管得寬” 管得好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基層·一線見聞)“管得寬” 管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