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2月9日電題:百姓新年新語新愿
新華社記者
春天是草長鶯飛、萬物競發的季節,也是讓人萌生希望、心懷憧憬的季節。迎新年,曬愿望,從脫貧致富、創業增收到環境保護……猴年新春,新華社記者走訪多地,傾聽老百姓的期盼與心愿。
脫貧致富:希望經濟獨立 創造美好新生活
伴隨著歡快的維吾爾樂曲,20歲的維吾爾族姑娘古扎努爾·艾賽提踩動著縫紉機踏板,手中的布料在針板上飛舞。
從住地布拉克蘇鄉到位于疏附縣城郊工業園區的絲路天驕服裝有限公司上班,古扎努爾每天都要騎電動車走十幾公里。由于工作熟練,古扎努爾每個月到手工資近2000元,家里種棉花和小麥一年的收入,還抵不上她半年的工資。
盡管已經懷有3個月的身孕,古扎努爾卻不愿安心在家做個“家庭主婦”。疏附縣連續多年開展勞務輸出,已逐漸改變當地婦女的就業觀。如今,不少維吾爾族姑娘和古扎努爾一樣,希望通過經濟獨立獲得人生更多的選擇和自由。
疏附縣人社局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辦公室主任依德日斯·斯拉木說,2015年,疏附縣疆內外轉移就業6.7萬人次,創收近1億元,勞務輸出成為農村地區實現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之一
春節過后,古扎努爾打算用攢下來的錢,以及向鄉政府申請的3萬元婦女小額創業貸款,在村子里開個小超市。“我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的雙手,和丈夫一起創造屬于我們的美好生活。”
公司的總經理是“90”后維吾爾族小伙西爾艾力。盡管工廠開工不到一年,但已經接到了來自馬來西亞、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的服裝訂單,開始慢慢實現盈利。
“政府給了我們很多優惠照顧,比如稅收、用工補貼、租金等等,現在公司里招收了237個員工,我還要將規模做大,幫助當地解決更多農民的就業問題。新的一年里,相信企業會發展得越來越好。”西爾艾力說。
創業增收:希望“網路”大開 農貨進城更便利
甘肅隴南成縣的雞峰山里,養蜂大戶王興用搬進了新房,迎來了新的一年。新房位于村部邊上,是政府組織施工隊給村民集體修建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安全、美觀。
養蜂技術,是王興用家里的祖傳。雞峰山環境秀麗、綠樹成蔭,所產蜂蜜質量上乘。但和許多貧困地區一樣,這里道路難行、信息不暢,土蜂蜜銷路有限,無法轉化為農民收入。
“現如今,不僅地上的路通了,天上的路也通了。”王興用說的“天上的路”,就是已經通到村里的寬帶網絡。他沒有想到,“網路”幫助他告別了貧困。
前年,王興用迷上了電子商務,換了智能手機,“纏著”大學生村官學習開網店。2015年,他自家產的2000多斤土蜂蜜通過網絡銷售一空。新的一年里,王興用打算從網上買更多的養蜂工具以擴大產量,還計劃注冊一個土蜂蜜的品牌展開網銷。“政府幫助,自己努力,希望有更多人能像我一樣告別貧困。”
在浙江桐廬金家村的“村淘”服務站里,店主鄭禮英正在灌著村民送來的蜂蜜,為來年生意做準備。鄭禮英是最早一批為村民代賣農產品的“村淘”店長,她將自己的網店取名為“春江農家”,幫村民代賣烏雞蛋、土蜂蜜、粉絲等土貨。
“為村民代賣農產品一年,土貨銷量還有提升空間。我準備在來年和其他10個‘村淘’負責人合作,廣開銷路。隨著農村電商深入人心,希望‘農貨進城’會越來越順利,讓村里的農民增收渠道更通暢。”鄭禮英說。
環境保護:希望藍天更多 勞動者更受尊重
每天下午1點,杭州市環衛工人吳發陽都會換上橙色制服,開始清理街邊垃圾。當夜深人靜,馬路不再喧囂,他依然在為這個城市作最后的裝點。
吳發陽已經有好幾年沒有回家過年了。他的老家在四川省營山縣沿碼鄉,距離杭州有1600多公里,“今年春節我照常上班。”
杭州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如何引導游客文明有序游覽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個課題。
“希望新的一年,會有更多人尊重我們勞動者。每次看到有人當著我們的面亂丟垃圾,都讓我們格外寒心。”吳發陽說。
西湖景色優美,卻也不時遇到“霾”的困擾。當霧霾來襲,游人舉起相機,拍到的是白堤與綠柳同隱,水天共霧霾一色。近在咫尺的斷橋也如羞澀的女子一般,“猶罩霧霾半遮面”。
新年伊始,杭州就遭遇大霧和空氣重度污染,能見度不足600米,西湖游船因此迎來2016年首次全線停航。
這樣的情景,讓西湖游船的搖櫓者王大爺皺起了眉頭,對他來說,空氣質量也成為他增收的重要風向標之一。“霧霾天氣對我的生意影響很大。希望新的一年里,杭州的藍天更多,自己的腰包更鼓。”(執筆記者侯麗軍 參與采寫記者:阿依努爾 屠國璽 張璇)
- 上一篇:
-
四川返鄉農民工嘆家鄉年俗大變化
已是第一篇
-
四川返鄉農民工嘆家鄉年俗大變化
- 下一篇:
-
肉菜豐足 有滋有味——貴州山區一家貧困戶的年夜飯“菜單”
已是最后一篇
-
肉菜豐足 有滋有味——貴州山區一家貧困戶的年夜飯“菜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