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水污染治理問題,有沿海地區經濟發達城市的干部表示,“地下鋪了管網,把幾百億元埋在地下,老百姓也看不見,我怎么能干這個事兒呢!”以“老百姓看不見”為由,該做的事情不做,卻熱衷于“看得見”、“摸得著”的所謂政績,這種典型的“顯績”思維,凸顯的是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作風,正是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所要著力解決的問題。 類似的“顯績”思維還體現在很多方面:有的地方砍樹種草、破壞生態,雖然綠化覆蓋率數據提升,老百姓卻不買賬;有的地方將朝著高速公路一面的民居墻壁粉刷一新,剩下三面則“灰頭土臉”;有的將城市主干道反復修整,背街小巷卻多年污水橫流……“顯績”思維的主要特征是:干事創業只顧眼前、不求長遠;只要面子、不要里子;急功近利、忽視實效。這種有害思維輕則勞民傷財,重則侵害群眾利益、影響黨和國家事業全局,著實要不得! 我們干事創業有時候的確需要從群眾看得見的事情做起,辦一些近期能見效的大事、好事,及時解決群眾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以此凝聚共識、獲得支持。但解決問題先易后難,并不是只易不難,還要多做一些著眼長遠、著眼根本,打基礎、做鋪墊的事。廣大黨員干部都應樹立正確的政績觀,避免陷入“顯績”思維的泥淖。 摒除“顯績”思維,首先得拋棄私心雜念。現在有些干部不是自己開頭的不干,一定要刻上自己的政績印記才干;還有的換一任領導就搞“兜底翻”,甚至出現“前任的政績,后任的包袱”。這不是共產黨人的風格!要想干成大事,就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懷,要有“甘于抓未成之事”的精神,不能斤斤計較、患得患失,只有像接力賽一樣,一任接著一任干,才能成就事業。紅旗渠、三北防護林等大工程,都是幾代人一以貫之努力而成的。 摒除“顯績”思維,更需要端正思想認識。熱衷“顯績”,就是以是否有利于個人前途為做事標準,以標榜個人成績為目的,忘記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與原則。這是根本上的錯誤,也是“四風”的突出表現,必須予以糾正。黨員干部都要處理好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關系,以正確的政績觀為指導,以維護群眾利益為干事創業的首要標準,用實實在在的成績贏得人民群眾的信任和擁護。(經濟日報評論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