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一則題為《吉安市委書記王萍到底是書記還是富婆》的微博在網上熱傳,網友發帖稱,江西省吉安市委書記王萍在不同場合穿戴的手表、手鐲、手鏈、項鏈、戒指和胸花等,數量和種類眾多,并配有多張圖片證據。對此,吉安市表示,網帖系吉安市峽江縣落馬縣長家屬所為,屬惡意誹謗中傷。(9月24日 新華網) 從報道來看,因至少佩戴過6款戒指、17款項鏈、18款手鏈或手鐲、22款胸花、11款手表的“愛美”書記王萍經發帖人的肆意渲染而飽受爭議。事后,經市委書記本人和吉安市官方回應證實發帖者系峽江縣涉嫌受賄、正在被檢察機關查處的原縣長涂建忠的家屬所為,他們惡意選取剪切市委主要領導王萍從2002年起在贛州至九江到吉安市十多年來公開參加全國“兩會”和黨代會以及工作照片,采取模糊手法,進行污名化人身攻擊,企圖達到干擾司法調查和司法公正的目的。 俗話說,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官員也是正常人,他們有穿戴的自由,緣何引起如此大的爭議?穿戴好一點就難逃被認定為貪官的“宿命”?這簡直是毫無根據的盲目猜測和捕風捉影??上驳氖?,在受到質疑后,吉安官方和市委書記本人沒有躲躲閃閃,遮遮掩掩,沒有選擇動用官方的力量去搞危機公關,而是及時進行公開回應,這很值得贊賞。 不得不說,這樣的事件似曾相識。還記得,2012年“表哥”楊達才因“不合適宜的微笑”被人肉搜索,在查出一系列貪腐問題后應聲落馬,不同的是書記王萍用“所有的手表、配飾,沒有哪個是超標準的,都經得起組織檢查”給予了有力回應。 不知何時,官員的名表、西裝、皮鞋、領帶日漸成為引爆網民的興奮點,似乎這些都是尋找官員腐敗的有力突破口。如果順藤摸瓜窮追不舍,勢必能找到貪腐的蛛絲馬跡。據說,官員的“穿戴”早就成了官場“敏感詞”,不少地方的官員開會、錄節目、拍照前似乎都多了一個習慣性的“附加動作”,都事先將手表取下,領帶解下,皮帶遮蓋著,戰戰兢兢,唯恐這些“穿戴”被網友拍到,抓住不放,遭到“人肉”,在窮追猛打下“露出馬腳”,成為影響自己仕途的“定時炸彈”。如今,吉安市委書記王萍因穿戴“美”而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就是很好的例證。 其實,一般情況下,手表、西裝、皮鞋、皮帶、手鐲這些都屬于私人“穿戴”物品,是個人正常的消費,緣何成為網友津津樂道的“敏感詞”,其實就是因為官員財產不公開,因為這種不透明讓公眾對官員是否廉潔、是否有貪腐行為產生了質疑,這些“穿戴”隨之也淪為網上熱議的“敏感詞”。因此,官員“穿戴”要“脫敏”就必須建立健全財產公開公示制度。如果官員財產不公示,不接受群眾、媒體和社會的監督,那么官員的廉政永遠是一句空話,更難逃眾人的“悠悠之口”。在財產透明的情況下,官員的財產將暴曬在大眾眼前,人們有理由相信,官員的穿戴和自身的收入是匹配的、合法的,官員更有自信,不必偷偷摸摸的戴名貴手表,不必遮遮掩掩穿名牌西裝、系名牌領帶,更不會因自身的“穿戴”而惹上無休無止的“麻煩”。 一言以蔽之,陽光普照之地,陰暗無處藏身,公開透明是消除抱怨、消除隔膜、消除對立情緒的一劑良藥。要建立健全領導干部財產公示制度,配齊配強相關法律,杜絕“曇花一現”,讓官員的個人財產、收支狀況公之于眾,讓群眾一目了然,接受群眾監督,增加公眾知情權,這不僅有利于以正視聽,消除網絡質疑,更能回應民眾期待,彰顯政府公信力,傳遞反腐正能量,使公務員隊伍健康長遠的發展。(鄭端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