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昌5月29日電(記者胡錦武)“跑一趟鎮里,光路上來回就要1個多小時,耽誤下地干活不說,如果碰巧工作人員不在,還可能白跑一趟。現在只要交給村干部辦就行了。”村民夏娟娟所在的油田鎮樓下村是江西吉安縣最僻遠的山村,距縣城有近百公里,出山辦事一直是村民們的一大難事。 在吉安縣,類似樓下村的偏遠村組共有60多個,訴求難、辦事難問題一直困擾著各村組村民。針對當地地廣村多的特點,吉安縣在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開展了以“民聲直聽、民情直達、民事直辦”為主要內容的“民事直通車”活動,變群眾走為干部走、變問題走為服務走,暢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吉安縣要求每名縣級領導干部聯系1個鄉鎮、2個行政村(社區)、3個村小組、4個企業或項目工地、5個分管的機關事業單位和6戶貧困戶或低保戶;每個縣直單位干部、鄉鎮干部、村(社區)干部都有結對聯系的群眾;每個黨員干部都向自己的聯系對象發放了“聯系卡”,每人開展“民情家訪”不少于10戶。 在花了一個多月時間后,固江鎮民政所長、扶貧專干彭國華跑遍了全鎮所有的在冊貧困戶家庭。在他的幫助下,小湖村村民羅軍其、官田村村民龍先文等10戶貧困戶分別得到2萬至5萬元的貸款,發展起自己的致富產業。 油田鎮江前村初中學生劉依華父親早逝,母親改嫁他鄉杳無音信,自幼跟隨年逾七旬的爺爺奶奶,全家生活困難。油田鎮黨委書記劉韶平得知這一情況后,數次上門了解情況,并通過努力,讓劉依華每年享受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補助4800元,并將其納入了低保。 “只有注重傾聽農民訴求,暢通溝通渠道,才能真正為群眾排憂解難,把各類糾紛和矛盾扼殺在萌芽狀態。”參與過多起農村糾紛調解的吉安縣敦厚鎮人大主席周佑德感慨地說,“‘民事直通車’活動讓我們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 “不斷推動黨員干部直接聯系服務群眾的制度化、常態化,才能使活動成為群眾支持、群眾檢驗、群眾滿意的民心工程。”吉安縣委書記劉洪介紹,自今年3月份活動開展以來,全縣干部已為群眾代辦事項4255件,協調解決群眾難題310件,平息各類糾紛216件,為群眾節約費用80余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