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發言集錦)
新華社北京3月10日電
“當道德無法調整一種現象,而且這種問題又亟待解決時,法律的介入是必要的。國家法律層面上及時給予支持,才能很大限度消除社會上‘好人難做’的道德困境。”
——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高級人民法院院長張立勇
“預算公開對于管住國家的‘錢袋子’,約束政府的行為,保障公民社會民眾的知情權、表達權和監督權十分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金竹花
“擴大預算決算公開的范圍,細化預算決算公開的內容,讓百姓知道政府的錢花在什么地方,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效率,有效規避鋪張浪費、貪污腐敗。”
——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交通廳廳長張鐵民
“當前城市離不開城管工作,否則就無法平穩有序地運行下去。政府部門可以通過制度創新,改變城管形象。”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文聯副主席錢念孫
“城管的新形象是要靠在執法過程中依法、文明的執法來體現的,是靠工作中的一言一行來體現的。”
——全國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周曉光
“暴力犯罪中的受害人如果在判決后無法得到補償,其實是對生命的二次傷害。”
——全國人大代表姚曉英
“公務消費過濫并非不治之癥,只要做到信息公開,打破‘自我監督’的局限,加強監管,敢于處罰,便可使問題迎刃而解。”
——全國政協委員史貽云
“行政成本過高的政府,不是高效的政府;花錢過多的干部,不是真正能干的干部。”
——全國政協委員馮培恩
“對于慈善事業來講,最重要的就是公信力和透明度。”——全國人大代表、陜西步長集團總裁趙超。
“醫患關系緊張沖突頻發一個主要原因跟中國醫療衛生制度的基本矛盾有關系,一個核心就是醫療資源供給的短缺。”
——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
“有些醫藥企業藥品定價高于出廠價上千倍,為的就是留出空間,使自己的藥品既能‘苦戰過關’進入醫院,又能讓醫生愿意開。”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衛生廳副廳長郭玉芬
“目前基層衛生機構‘空殼化’和城市醫衛人才相對過剩的現象并存。當務之急,是加大基層衛生機構的建設和保障力度。”
——全國人大代表、無錫市人民醫院副院長陳靜瑜
- 上一篇:
-
(兩會觀察)普通人的善是最大的道德資源
已是第一篇
-
(兩會觀察)普通人的善是最大的道德資源
- 下一篇:
-
兩會代表之聲:呼吁消除“好人難做”道德困境
已是最后一篇
-
兩會代表之聲:呼吁消除“好人難做”道德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