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總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文化改革發展一直走在全國前列的江蘇,在十七屆六中全會后啟動實施了文化建設工程。他們將如何抓住和用好這一黃金機遇期,推動文化改革發展實現新跨越、開創新局面?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就相關問題,專訪了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委書記羅志軍。
在談到文化建設與江蘇“兩個率先”的關系時,羅志軍說,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是中央對江蘇發展的明確要求,是引領全省人民團結奮進的一面旗幟。去年11月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確立了今后一個時期江蘇“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目標任務。實現“兩個率先”,物質是基礎,精神是導向,文化是靈魂,改革創新是動力。文化建設既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目標;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紐帶,又是民生幸福的顯著標志;既直接貢獻于經濟增長,又對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現在江蘇人均GDP已超過9500美元,居民文化消費步入了大幅提升的重要時期,這對推動文化繁榮發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要求、當今時代文化發展的新趨勢、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把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作為江蘇“兩個率先”的核心內涵,更加自覺地推動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社會建設協調發展,在提升經濟硬實力的同時顯著提升文化軟實力,在讓人民過上更加殷實富足物質生活的同時,享有更加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羅志軍介紹,江蘇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思路,概括起來就是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確立“三主”地位,實現“三強”目標,發揮四個作用。“三主”地位,就是把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作為黨的工作的一條主戰線、踐行科學發展觀的一個主陣地、推進“兩個率先”的一支主力軍;“三強”目標,就是加快建設文化凝聚力和引領力強、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強、文化人才隊伍強的文化強省;四個作用,就是更好地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按照這樣的思路和目標,我們完全有信心在再創一個經濟發展黃金期的同時,努力再創一個文化發展黃金期。
談到江蘇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的具體內容和工作舉措,羅志軍說,為把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部署落到實處,省委在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吸收各方面意見的基礎上,制定出臺了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的《意見》。具體地講,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現代傳播體系建設、繁榮發展文化創作、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提升、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推進文化體制機制創新、加快文化“走出去”、高素質文化人才隊伍建設“八大行動”,同時明確要顯著提升文化凝聚引領、文化惠民服務、文化創作生產、文化產業競爭、文化改革創新、文化隊伍建設“六個能力”。
我們還強調,實施文化建設工程工作中要做到“五個堅持”:一是堅持文化軟實力和經濟硬實力同步提升,高度重視先進文化的引領作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的新時期江蘇精神,并將其與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結合起來,在全社會形成“學習雷鋒榜樣,踐行江蘇精神,匯聚道德力量”的自覺行動,努力為“兩個率先”提供強大動力。二是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雙輪驅動,到2015年全省全面建成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超過6%,使文化產業成為江蘇的支柱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堅持文化體制改革和文化科技創新同步推進,深化經營性文化單位和公益性文化單位改革,推進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最大限度激發文化發展活力。四是堅持多出精品和多出人才互動并進,打造一支規模宏大的“文化蘇軍”,推出一批叫得響、傳得開、留得住的精品力作,加快建設江蘇文化高地。五是堅持優秀傳統文化和現代文明融合發展,做到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特色優勢和開放優勢、整體提升與打造品牌“三個相結合”,不斷提升江蘇文化影響力。(記者 李志偉 鄭晉鳴)
- 上一篇:
-
(2012文化猜想)微時代 政府咋應對
已是第一篇
-
(2012文化猜想)微時代 政府咋應對
- 下一篇:
-
國民之魂 文以化之——代表委員話文化體制改革
已是最后一篇
-
國民之魂 文以化之——代表委員話文化體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