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文風不是簡單的改文字,否則趕跑了老八股,又招來了新八股,它既有形式上的要求,又有內容上的要求,且內容大于形式,形式上的轉變以內容上的轉變為前提和基礎。理論宣傳工作與新聞宣傳工作一樣,任務都是宣傳,但不同的是,它的基礎是研究,關鍵是說理。因而對理論宣傳工作來說,改文風是一個綜合系統工程,一方面要改進話語表達和表述方式,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和學術含量。為此,建議改文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強化問題意識。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是所有理論工作的基本任務,理論宣傳工作當然也不例外。如果沒有強烈的問題意識,不從解決問題出發展開論述,就難免淪為“無病呻吟”,想要取得應有的宣傳效果,是不可能的。當然,要有問題意識并不是說只要研究論述“問題”就可以了,而是說,研究論述的問題必須是真問題而不是偽問題。真問題是建立在深思熟慮之上的問題,切中時弊,發人深省,能夠引起強烈共鳴。準確地提出真問題而避免提出無意義的偽問題,要求作者必須具備高遠的政治識見、深厚的學養基礎和強烈的現實關懷,這應當是所有理論宣傳工作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夯實學術根基。現代社會的學科體系都是分門別類的,這是學術研究發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結果。每門學科所具有的獨特的概念、術語、理論和研究方法,構成了進行該領域研究的基本工具,決定著問題切入的路徑和論述展開的邏輯。理論宣傳工作通常具有多學科、綜合性的特征,這需要作者在具備廣博的哲學社會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要具備專業化的學科支撐。沒有學術根基的文章,通常給人一種“就事論事”的印象,而事實上也不可能進行深入的思考。我們宣傳黨和政府的主張要求,必須說“內行話”,說“在理話”。但這并不是說理論宣傳可以無限度地“掉書袋子”,故作高深,既能深入,又能淺出,才是水平真正高的體現。同時,具備學術根基還要求理論宣傳必須講求基本學術規范,講道理、講論據、講邏輯,避免自大、狂妄、霸道、偏執的宣傳態度。 堅持正確立場。立場問題至關重要,決定著理論宣傳的基點和歸宿。搞理論工作的人都知道,站在什么樣的立場上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對于得出什么樣的研究結論,常常具有決定性的意義。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有什么樣的立場就有什么樣的結論。高水平的文章,能夠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為國家整體利益和長遠利益深謀遠慮、高瞻遠矚、氣勢磅礴、入情入理地展開論述,論者自信,讀者嘆服。低水平的文章,盡管也是站在黨和人民的立場上搞宣傳,但往往不講究藝術、邏輯和方式,一味逢迎,吹、拍、頌,當“墻頭草”,唱“贊美詩”。說句老實話,我們黨并不缺乏無意義的贊美,缺乏的是有價值的提醒,缺乏的是站在正確立場上的助益性的、建設性的提醒。 提供增量知識。文章乃“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容不得絲毫馬虎大意、虛于應付。看一篇文章是否有價值,除了看問題意識是否強烈、學術基礎是否扎實、基本立場是否正確之外,還要看它是否“發前人之所未發”,提供了富有新意的、與眾不同的信息、觀點、見識和方法,也就是說,是否提供了增量知識,這是衡量一篇文章是否有價值的重要標準。一段時間以來,不唯理論宣傳文章,整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一個通病,就是“重復建設”太多,原創性太少,雷同度太高。許多研究成果給人的印象就是“似曾相識”,無非是“復制、粘貼、插入、換行”這類簡單體力勞動的結果,對于這樣的“成果”,讀者往往“輕嘆一聲,一覽而過”罷了,其傳播效果可想而知。當然,理論宣傳與嚴格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不盡相同,它的主要任務是詮釋、解讀與論證黨和國家的重大路線方針政策,要求觀點盡量正確、用語盡量準確、結論盡量穩妥,但這并意味著它不需要提供增量知識。 具備文史功底。文學使人靈秀,史學使人明智,由于我們的理論宣傳本質上屬于政治性意識形態工作范疇,容易給人以說教、死板的感覺,因而要善于運用有文采的詞句、有歷史感的事例來豐富充實完善它的表達形式和內容,讓文章耐讀,人們愛讀。“言之無文,行之不遠”,要善于運用帶有文學色彩的表達來修飾自己的觀點見解,渲染出一定的情緒情感,使讀者獲得愉悅的閱讀體驗,不知不覺中受到吸引和感染。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給我們留下了一筆豐厚的文化財富;日益深化的全球化,又使得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深入,這些文化因子都應當成為理論工作者可以并且應當采用的寫作支持,這是寫出高質量理論宣傳文章的一個重要基礎。 善用時尚話語。話語的流行、嬗變和更新,體現著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思維特質。表達方式和表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理論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當前“喊口號”、“貼標簽”式的政治宣傳,已很難跟得上時代發展的潮流,更難以獲得人們的認同。為此,理論宣傳的表達表述必須與時俱進,大量納入時尚話語元素,既不失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工作的權威性和莊重性,又盡力與人民群眾形成價值認同和情感共鳴。要在做到準確解讀中央精神的同時,著力將復雜的帶有強烈意識形態色彩的理論話語變成普通民眾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民間話語,勇于說出受讀者歡迎的實在話、輕松話、新鮮話、簡單話,甚至有時不妨來點“俏皮話”。要在不違背和曲解中央文件話語的前提下,積極使用包括網絡語言在內的富有時代特色的話語,通過生活化、網絡化、國際化的語言輕松巧妙地傳達黨和政府的主張要求。(黃相懷:中央黨校科研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