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態大型實景演出《印象麗江》。人民圖片
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畬族村民在進行祈福活動。人民圖片
貴州省銅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慶祝成立25周年大型文藝表演上,土家族苗族群眾在表演土家金錢桿。人民圖片
“要十分關心民族地區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千方百計幫助他們排憂解難,下大氣力搞好扶貧開發工作。”2003年全國兩會上,胡錦濤總書記在參加政協分組討論時指出。
科學發展,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必然要求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10年來,國家在力促民族地區經濟跨越發展的同時,廣施民生善政,提升少數民族群眾的幸福指數。
一項項民生工程,為少數民族群眾的幸福生活構建起牢固的基石。
扶持人口較少民族
2008年3月,作為基諾族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包布魯第一次走進北京人民大會堂,他展示了一幅學生畫的畫兒:綠樹掩映下,嶄新的教學樓高高矗立。“這是孩子們夢想的學校。”
今年3月,當包布魯第五次走進大會堂時,孩子們的夢想實現了,他們搬進了嶄新的教學樓。近年來,包布魯也見證著這個只有兩萬人口的民族的飛速變化,高速公路修到了家門口,鄉親們住進了新房,特色產業讓腰包漸漸鼓了起來……“變化就在我的身邊真實地發生著。”他感慨。
2005年開始,國家制定專門規劃,對全國總人口在10萬以下的22個民族聚居的640個行政村給予重點扶持。僅“十一五”期間,國家就在這些村寨投入各項扶持資金45.22億元,安排各類扶持項目15206個。截至2010年底,640個村中,有627個村實現“四通五有三達到”的規劃目標。經過5年努力,這些村寨的基礎設施顯著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呈現出生產發展、生活提高、生態改善、民族團結、社會和諧、文明進步的良好局面。
環境改善了,符合當地實際的特色生產項目紛紛發展起來,從“輸血”到“造血”,一個個地處偏遠的民族,獲得強勁的發展動力,走上奔小康的康莊大道。
讓包布魯高興的是,2011年國家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的新一輪規劃公布,人口較少民族的范圍擴展到全國總人口在30萬人以下的28個民族,增加了總人口在10萬以上、30萬以下的6個民族,即景頗族、達斡爾族、柯爾克孜族、錫伯族、仫佬族和土族。扶持的人口較少民族聚居村由640個增加到2119個;扶持人口數量由63萬人增加到169萬人。規劃目標也升級為“五通十有”,從房、田、電、路到網絡、能源、產業,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提出了明確目標和標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走基層 迎接十八大)一條天河譜新篇 紅旗渠畔看巨變
已是最后一篇
-
(走基層 迎接十八大)一條天河譜新篇 紅旗渠畔看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