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 基層變遷
“天河一號”科研人員正進行技術攻關。郭紅松繪
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這是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是提高綜合國力的關鍵。
——黨的十七大報告
當今信息時代,超級計算機是一項戰略性高技術,是開展重大創新研究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因此,被譽為“創新發動機”。
西方國家前來交流合作
2011年1月20日,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副總設計師盧凱早早地來到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在這里,他迎候遠道而來的歐洲客人。
在盧凱的印象中,就超級計算機而言,西方國家前來與我國交流合作是近些年才有的事情,尤其是在國際TOP500組織2010年11月發布最新全球超級計算機前500強排行榜,由國防科技大學研制的“天河一號”二期系統以每秒4700萬億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2566萬億次的Linpack實測性能,位居世界第一之后。
此次到訪的客人是德國尤利希中心主任、德國亥姆霍茲聯合會主席巴赫姆教授,尤利希中心超算中心主任、軟件模擬所所長利泊特教授等5人,他們對“天河一號”十分感興趣,和盧凱等“天河一號”的研發人員探討高性能計算的未來發展方向,商討如何開展合作事宜。與此形成巨大反差的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在中國氣象局有一間專門的屋子,里面放著從國外買回來的超級計算機,但這間屋子有24小時監控,中國人不能進,連操作的技術人員都是外國人。
今夕可謂天壤之別。“要與別人平等交流,你必須有絕活。”“天河”研發團隊的盧宇彤說,世界一流的超級計算機不是簡單地堆出來的,它必須攻克體系結構、關鍵器件、核心軟件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受高性能計算國際年會邀請,2011年,盧宇彤登上國際講壇,做專題報告,介紹中國高性能計算技術發展。她認為,西方人看重“天河一號”,是因為我們在國際上首創CPU和GPU相融合的高效并行計算體系結構;制造出先進的通信芯片,設計出先進的互聯結構,突破了具有世界領先水平的高速互連通信技術。她特別強調,我們中國人開創的異構協同并行體系結構是非常有發展前景的、代表國際超級計算機發展主流的技術。
國家超級計算天津中心成立兩年多來,副主任朱小謙接待了一批又一批來自世界各國的來訪者,包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等美國三大國家實驗室、法國高性能計算代表團等。
- 上一篇:
-
科技 在惠及民生中“潤物無聲”
已是第一篇
-
科技 在惠及民生中“潤物無聲”
- 下一篇:
-
惠農穩糧天下安
已是最后一篇
-
惠農穩糧天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