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變遷(21)
華視傳媒成為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戶外數字電視領域企業。郭紅松 繪
運用高新技術創新文化生產方式,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
——黨的十七大報告
在當今很多城市的地鐵或公交車上,很多乘客靠欣賞車載電視打發乘車時間;而此前,乘車可是一段疲憊而枯燥的行程。
改變這一切的人叫李利民。他所創建的華視傳媒集團不僅把電視搬到了地鐵和公交車上,將無聊的乘車時間變成了創造效益的“黃金生意”,還締造了一個中國民營文化企業的發展傳奇。
獨辟蹊徑,“內容+廣告”創業途中峰回路轉
走進位于深圳的華視傳媒的總部大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面巨大的電視墻?!斑@是華視在全國42個城市的客戶端,全天候同步直播,現在已經達到65個城市,這面墻已經裝不下了?!比A視傳媒集團董事長李利民笑著告訴記者。
華視傳媒于2005年4月成立,目前擁有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公交地鐵全覆蓋戶外數字移動電視聯播網,年均增速200%?;仡櫲A視傳媒的成長,李利民坦言:“最大的特點是‘創新’”!
2005年,華視傳媒創立之初,市場環境并不好?!爱敃r,以樓宇視頻廣告為主要業務的分眾傳媒已經在美國上市,而戶外新媒體領域也已被投資過度。這對于想進入戶外新媒體行業的華視傳媒來說無疑是巨大挑戰?!?/p>
如何開辟出自己的一片藍海?李利民將目光投向有更大空間的公交和地鐵。“有數據顯示,在京滬廣深等一線城市,一年中有300天人們都會行走在路上,路程平均33—91分鐘,以北京為例,每天坐地鐵的有770萬人次,坐公交的有2000萬人次,坐公交的7成是上班族,7成擁有大專以上學歷?!崩罾窀袊@道,“如果給他們提供實時的咨詢或有趣的節目,一定會大受歡迎,同時也可產生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商業價值?!笨紤]再三,李利民決定獨辟蹊徑——一種移動的“內容+廣告”的新廣告商業模式誕生了。
如今,華視傳媒建立起全球最大的公交地鐵全覆蓋的戶外數字移動電視媒體運營聯播網,每天有750套鮮活的內容吸引人們的眼球,給乘客帶來一路歡笑和信息的同時,也讓客戶的商業資訊及價值能夠直接抵達受眾。
“文化+科技+資本”,向“組合式創新”要動力
“華視傳媒發展的核心是創新,在創新理論的驅動下我們打出了一記組合拳:文化+科技+資本?!闭劦饺A視傳媒的“組合式創新”,李利民來了勁兒。
“華視傳媒現在在戶外數字移動電視產業擁有多項知識產權。”李利民解釋稱,華視傳媒是中國唯一采用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無線接收的戶外數字電視聯播網,通過無線數字信號發射,在城市區域內所有終端同步接收并實時播放新聞。通過上述技術,華視傳媒建立了移動電視統一編輯、配送、分發體系,結合各地收視喜好制作不同的節目,同時對節目進行精心設計,確保每個受眾都能有一個相對完整的收視段。
文化與科技的融合讓華視傳媒有了堅強的后盾,但只有面向市場,插上資本的翅膀才能使企業異軍突起。
李利民告訴記者,從創立公司的第一天起,華視就非常注意讓自己成為一個符合資本市場“胃口”的公司。他們每年花160萬美元請全球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進行審計,同時每年花75萬美元聘請美國的律師事務所,以上市公司的規范嚴格管理。
紐約時間2007年12月6日上午11點,華視傳媒在成立兩年半之際,成功登陸納斯達克,融資1.24億美元。創造了納斯達克企業從零開始的最快上市紀錄,成為深圳首個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文化企業,也是中國第一家在納斯達克上市的戶外數字電視領域企業,被納斯達克譽為“來自中國文化概念的一面旗幟”!
順應時代,7年締造民營文化企業發展傳奇
李利民常說:“在中國做事一定要懂國情、一定要學政策?!?/p>
正因為對政策環境有異于常人的敏銳嗅覺,李利民抓住了中國廣電產業化的時機,當時國家“十一五”規劃已經明確了要將電視數字化。李利民決定與廣電部門和電視臺合作,這使華視傳媒擁有明顯優勢。
從成都到東北,從東部沿海到珠三角城市,再迂回進軍中原腹地城市,華視傳媒跟各地廣電部門合作形式多樣,包括當地電視臺占多數股份的合資公司,或電視臺授予華視傳媒5—10年獨家經營權等。
7年來,華視傳媒通過70多億元人民幣的產業投資推動以公交車、地鐵為載體的移動電視產業化建設,支撐了硬件制造、軟件研發、設備應用等上下游產業鏈的互動發展,帶動了產業鏈上規模龐大的就業。通過為政府分擔資金投入,反哺城市公交、地鐵信息化建設,又大力推動了國家公交優先戰略的實施。與此同時,華視傳媒累計投入超過20億元人民幣的媒體價值用于公益傳播。
今天,華視傳媒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最具價值的新媒體企業之一。(記者 易運文 通訊員 杜艷)
- 上一篇:
-
基層變遷(22)遼寧撫順:盛世大喬遷
已是第一篇
-
基層變遷(22)遼寧撫順:盛世大喬遷
- 下一篇:
-
我國節能減排力度前所未有 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
已是最后一篇
-
我國節能減排力度前所未有 可持續發展能力增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