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動醫療服務車為大方縣山區老百姓帶去方便、貼心的醫療服務。郭紅松繪
要貫徹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加強同民主黨派合作共事——黨的十七大報告
仲夏時節。星期六,是貴州省畢節地區大方縣羊場鎮趕集的日子,農工黨中央組織醫衛專家對當地群眾開展義診。集市旁“流動醫院車”前,候診的群眾排起長隊。縣衛生局局長楊爾仲告訴記者:“這兩臺流動醫院車是去年12月農工黨中央捐資260萬元,根據大方縣崎嶇的交通情況而定制的。車上配備先進的醫療設備,能夠滿足常規性診斷治療需要,所有診治全部免費,群眾不用花一分錢。”
大方縣地處貧困山區,由于交通不便,村民生病求醫往往要走上百里山路。2010年,農工黨中央積極發揮界別特色和人才優勢,啟動“同心助醫工程”,支持農村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目前,農工黨“同心助醫工程”和大方縣政府共投資近4000萬元,幫助大方縣34所鄉鎮衛生院和332個村衛生室實施改擴建項目,已經基本實現了一村一室(衛生室),一鄉一院(衛生院)。
記者在大方縣六龍鎮了解到,“同心助醫工程”為鎮衛生院投入項目資金88萬元,新建了綜合業務樓,添置醫療設備20余種。記者采訪時,正趕上衛生院為65歲以上的老人進行免費體檢。“以前我們看病只有往大醫院跑,路遠人又多。如今條件好多了,醫院的設施也都齊全,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村民蔡學先老人高興地說。
鄉鎮衛生院條件大大改善,村一級也逐步建立起了設施齊備的衛生室。頭塘村衛生室醫生萬興榮,談起這兩年村衛生室的變化,感慨頗多:“幾年前,這個衛生室只是一間破房子,一個舊藥箱、一個聽診器就是我的全部家當。”
醫療機構建起來了,提高醫療水平也在配套推進中。從2010年開始,農工黨積極組織資深醫學專家到大方縣開展培訓。至今,“同心助醫工程”共投入150萬元培訓經費,開展14期22個班次,培訓鄉村兩級醫療工作人員1281人次,培訓對象覆蓋所有鄉村醫療衛生機構。
大方縣是典型的山區縣,一個村子跨越兩個以上山頭的情況很普遍,村民突然生病或發生大病如何急救?過去單一由縣醫院120實施全縣救護任務的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急救任務的需要。從去年開始,農工黨陸續為大方縣的28個鄉鎮衛生院每院捐贈了一輛流動醫療服務車。大方縣成為西部地區第一個所有鄉鎮都擁有急救車輛的山區縣。(記者 王海磬)
- 上一篇:
-
統一戰線打造“同心”品牌
已是第一篇
-
統一戰線打造“同心”品牌
- 下一篇:
-
黑龍江墾區跨越式推進小城鎮建設紀實
已是最后一篇
-
黑龍江墾區跨越式推進小城鎮建設紀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