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來全國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4.2億余件,刪除屏蔽網上有害信息180.9萬條,查辦“掃黃打非”案件11萬余起……
十七大以來,全國“掃黃打非”戰線全面貫徹落實中央關于“掃黃打非”工作的各項部署和要求,以強化日常監管為基礎,以開展專項行動為平臺,以查辦重點案件為抓手,“掃黃打非”工作廣度不斷擴大、深度不斷拓展、力度不斷增強、制度不斷完善,“掃黃打非”斗爭戰績喜人,確保了國家文化安全。
專項行動:維護群眾權益
十七大以來,各地掃黃打非部門每年都要開展一項專題行動,保護知識產權、打擊非法出版物和清除網上有害信息。如2007年整治假報刊假記者站假記者假新聞專項行動、2008年“迎奧運保穩定”市場專項治理行動、2009年清繳整治低俗音像制品專項行動、2010年打擊互聯網和手機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專項行動、2011年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2012年打擊非法出版物專項行動……通過強化日常監管和開展專項行動,收繳了一批非法出版物,屏蔽刪除了一批網上有害信息,查處了一批違法違規企業,關閉了一批違法違規網站,摧毀了一批地下銷售網絡,懲治了一批違法犯罪分子,有力營造了確保國家文化安全的市場秩序。
新技術、新業態與時俱進,互聯網和手機媒體已成為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的重要體現,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平臺。面對新問題,“掃黃打非”工作領域自然而然地拓展到了互聯網及移動智能終端、網絡出版物、手機出版物、手機多媒體卡、網絡電視棒、點讀筆等新型媒體領域。面對新情況,各地“掃黃打非”戰線上的勇士在干中學、學中干,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查清互聯網和手機媒體中淫穢色情信息泛濫的基本情況、主要危害、背后利益鏈、有關責任方以及監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等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了實施方案,在全國組織開展了涉及手機媒體的專項整治行動。
一段時間以來互聯網和手機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呈現的泛濫之勢,得以控制,廣大人民利益得以維護。
聯防協作:嚴查重點案件
俗話說,查辦案件是“掃黃打非”的“不二法門”。近年來,諳熟這個道理的全國各地文化衛士只要掌握一點線索,接到一線群眾舉報,立即追源頭、打團伙、破網絡,并進一步深入追查幕后策劃者、組織者,最終徹底搗毀犯罪團伙。
今年2月22日,貴陽市云巖區公安分局治安大隊會同貴陽市文化市場執法部門,在貴陽市云巖區查獲一個存儲盜版、淫穢光盤窩點,現場查繳盜版光盤42萬余張、淫穢光盤1萬余張,抓獲涉案人員張建民……5年來,幾百起侵犯知識產權、制售、販賣盜版非法出版物和光盤的重案要案破獲,一大批像張建民一樣販賣淫穢盜版光盤者被處以10年有期徒刑。
走群眾路線,搞基礎建設,是近5年“掃黃打非”工作的總結。據統計,目前全部副省級城市和地級城市(包括直轄市的區)、97%的縣級市和縣設立了“掃黃打非”工作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此外,幾年來,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還積極發揮報刊、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媒體的作用,廣泛采用座談、課堂、講壇、晚會、展覽、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掃黃打非”和保護知識產權的重大意義,揭露制黃販黃、侵權盜版等非法出版活動的社會危害。同時,借鑒城市管理“門前三包”的做法,社會各界積極參與到對社區、學校、公園、商場、繁華街區、車站碼頭、旅游景點等區域的監督。幾年來各地實行的這些做法,營造了文明的社會氛圍。
“掃黃打非”工作通常被形象地比喻成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只要非法出版活動的根源沒有鏟除,這場戰爭就沒有終點。十七大以來,全國“掃黃打非”戰線上的文化衛士高舉保護知識產權的旗幟,嚴厲打擊了侵權盜版行為,掃除了毒害人們心靈的腐朽文化垃圾,凈化了出版物市場和網絡文化環境,守住了精神領域的凈土。(記者 劉 彬)
- 上一篇:
-
從民主法治建設看科學發展
已是第一篇
-
從民主法治建設看科學發展
- 下一篇:
-
擴大就業:破解世界難題
已是最后一篇
-
擴大就業:破解世界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