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變遷(20)
農家書屋提供了一個基地,讓文學愛好團體隊伍越來越壯大。郭紅松 繪
要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加強縣級文化館和圖書館、鄉鎮綜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設,深入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擴大覆蓋、消除盲點、提高標準、完善服務、改進管理。
——《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
“春發青青草
清明緬英魂
少雨無淚情深深
情系奠基人
……
蜿蜒紅色路
步步刻情痕
萬里江山嬌如畫
國強慰故人”
——《紅色路上緬英魂》
“熱土文學社”社長羅克儉剛剛發表的這首詩,是他眾多文學創作之一。
68歲的羅克儉雖兩鬢斑白,但腰桿筆直,誰也想不到,帶著一股農民氣息的他,會是一位作家。“以前我總看‘百家講壇’,愛聽閻崇年講歷史,后來我們7個文友商量,2007年一起編寫了《宮門旗人》,講述北京大興區西紅門鎮滿族人的歷史?!碧崞鹱约旱奈膶W之路,他回憶說。
編纂工作進行了一年,《宮門旗人》出版前,書稿被輾轉送到了閻崇年的手中,讀罷,閻崇年欣然題詞:“古鎮添文采 民族更和諧”。
這是贊賞,也是鼓勵。從此,羅克儉與文學的緣分越結越深。2011年8月,羅克儉帶著志同道合的文友們,辦起了“熱土文學社”,開始了真正的文學創作之路?!盁嵬廖膶W社”就辦在了西紅門鎮宏大園益民書屋(北京市“農家書屋”稱為“益民書屋”)里。
為居民文化生活提供場所
城南的西紅門鎮,位于大興區北端的城鄉結合部,昔日的糧菜之鄉,如今已經變成了樓群聳立、社區遍布的新型小城鎮。
羅克儉的文學熱情帶動了西紅門鎮不少文學愛好者,他周圍漸漸聚集起了一個松散的文學愛好者小團體。
文學社陸陸續續吸納了33名成員,以中老年人居多?!皶萜鹆撕苤匾淖饔?,因為民間愛寫作的人,沒有活動場地,寫作都是個人行為。陣地有了,文學社才有成立和發展的可能?!绷_克儉說。
這天,羅克儉和另外幾位成員商量,要為社員侯淑玉新出的散文集《我是農民》舉辦一個文學研討會。他們每周日都會在益民書屋進行一次文學活動。
“社員中年齡最小的占佳敏只有10歲,這個孩子愛讀書,每周都去書屋借書。我們在書屋里經常見面,于是開始鼓勵他寫作,發現他越寫越好,后來就吸納為我們的正式社員了?!绷_克儉說,很多社員都是通過在書屋看書、借書、辦活動時發現并最終加入文學社的。
書屋不僅能夠提供一般的圖書借閱、銷售,“大家來看書、辦活動,我們還免費提供茶水。書屋一年需投入約30萬元。”西紅門鎮宣傳部長譚展說。
便捷的數字化服務也是書屋的特色之一。書屋管理員崔麗娟介紹,書屋的電腦與大興區新華書店聯網,讀者可以從網上看到新華書店的最新圖書,并可以隨時從網上訂購自己喜愛的圖書。書屋還覆蓋了無線網絡,為讀者提供了免費的電腦和電子閱讀器。
為全民閱讀營造氛圍
“書屋功能多,能看書、上網、喝茶、聊天,大家是愿意來的?!弊T展說。
有了書屋這個“大本營”,文學社成員參與了如清明杯“緬懷先烈”、“我和書屋共同成長”閱讀、“讀書益民杯”有獎征文等70余次文學創作、交流、比賽活動。
閱讀、寫作的成果是喜人的。社員焉家啟的作品《難忘炕席餃子》在“建黨90周年”征文欄目發表;成員們的作品還屢屢出現在《北京文學》、《詩詞園地》、《北京詩苑》、《盧溝月》等刊物上;“熱土文學社”的社刊“熱土文壇”也已出刊?!盁嵬廖膶W社”部分成員還被大興區作家協會吸納為會員、理事,部分社員被“北京詩詞學會”、“北京寫作學會京南分會”吸收為會員,而他們多是當地的農民或退休人員。
“書屋給我們提供了一個基地,讓我們這個文學愛好團體,隊伍越來越壯大。書屋里的書籍還為我們提供了閱讀、創作的素材,為我們的作品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幫助我們從愛好文學,真正走上了創作道路,讓文學創作成為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這個文化平臺讓大家感到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意義了。”羅克儉說。
譚展介紹,已有800余人次參加了西紅門鎮宏大園益民書屋組織的各項讀書、文學創作交流活動,昔日的糧菜之鄉,如今書香濃郁。
宏大園益民書屋只是北京市益民書屋中的一個成功示范,它折射出的是北京益民書屋建設的成就。大興區兩年前已經實現了527個行政村“村村有書屋”的目標。5年來參與各種讀書活動的農民累計達5萬多人次。啟動于2005年12月18日的北京市讀書益民工程,目標是到2013年實現所有行政村“村村有書屋”。如今,這個目標提前實現了,京郊3975個行政村已經全部建有益民書屋,超過240余萬名農民受益。(記者 李苑)
- 上一篇:
-
文化產業:根深葉茂
已是第一篇
-
文化產業:根深葉茂
- 下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19)中華文化走出去
已是最后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19)中華文化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