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國出版集團在體制改革和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上實現了新跨越,在經營管理和內部建設上實現了新發展,在產業規模和綜合實力上開創了新局面。2010年、2011年、2012年,該集團連續3次位列“中國文化企業30強”,市場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全國領先。
改革創新 大膽嘗試
10年間,中國出版集團公司順利實現體制轉換,重塑市場主體,成功組建了全國惟一的中央級出版產業集團。在轉企改制過程中,該集團科學制訂實施方案,采取先易后難、逐步推進、集中攻堅的方法,出臺了一系列合理的配套政策措施,爭取了較多的政策支持和必要條件。妥善解決國有資產授權、資產處置、財政稅收、投資融資、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分流事宜,切實保障員工權益,為企業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中國出版集團科學確定和理順與所屬企業之間的關系,不斷完善兩級法人治理結構,不斷深化計劃決策、經營管理、績效考核、責任審計和資產管理等方面的機制創新,建立了包括“雙效”業績考核辦法在內的一整套經營管理制度,在集團內部初步形成了產權明晰、權責明確、運轉流暢、管理科學的經營管理體系,建立起企業化、公司化的基本體制。
此外,中國出版集團不斷創新人才選拔、使用、管理、培養機制,著力抓好管理人才、經營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三支隊伍”,努力激活人才第一資源,做到允公允能、才盡其用。在“新中國60年百名優秀出版人物”、“中國百名優秀企業家”、“韜奮出版獎”、“全國宣傳文化系統四個一批人才”、“全國新聞出版系統領軍人才”等國家級人才評選中,該集團入選人數均居行業第一。一個基本成型的老、中、青有機銜接的人才梯隊,一支正在成長的精通出版、營銷、管理、投資的復合型人才隊伍,為集團的改革發展事業提供了強大內生動力。
10年間,中國出版集團的二級單位由13家增長到27家;營業收入從24.34億元增長到59.34億元,增幅143.8%;利潤總額從1.64億元增長到4.16億元,增幅153.7%;資產總額從46.15億元增長到96.29億元,增幅 108.6%;所有者權益從13.01億元增長到36.87億元,增幅183.4%。
內容立身 精品涌現
堅持做強出版主業,把內容生產作為立身之本,中國出版集團精心打造出一批高水準的精品力作,實現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10年間,集團公司出版規模不斷增加,圖書年出版總量從4663種增長到12901種,增幅達176%。其中,新書年出版量從2996種增長到6356種,增幅112%;重印書年出版量從1667種增長到6545種,增幅達292%;擁有國家一級出版社7家,名列全國出版集團第一。
以市場為導向,中國出版集團連續10年以7%左右的市場占有率名列全國圖書零售市場第一,策劃了《于丹心得》、《藍海戰略》、《中國兒童百科全書》等一大批暢銷書、常銷書。集團公司積極推進數字出版資源建設、承擔國家重大數字出版工程。2010年,集團公司成為惟一同時擁有“電子書出版資質”、“電子書復制資質”等全部4個資質的企業。2011年,國內首家商業運營的國有數字出版網站—中國數字出版網大佳網開通運營。
與此同時,中國出版集團還精心組織了《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二版)》、《二十四史及修訂工程》、《新華字典(第11版)》、《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辭源(修訂版)》、《文津閣四庫全書》、《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珍藏版)》、《中國文庫》、《中國美術全集》、《中國當代作曲家曲庫》等一批具有重大文化積累和傳承價值的國家級大型出版工程,為弘揚民族優秀傳統、堅守中華文化之根、促進中外文化交融做出了重要貢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十八大獻禮】內蒙古文化建設:書寫草原文明新篇章
已是最后一篇
-
【十八大獻禮】內蒙古文化建設:書寫草原文明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