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告誡全黨:“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強化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統一領導,強化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震懾力大、影響面寬、成效明顯,一些大案、要案不斷浮出水面。那些被揪出的“老虎”“蒼蠅”假為公之名、行為私之實,將公共權力部門化、部門權力利益化,嚴重違背了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為黨紀國法所不容。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需要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預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設,堅持對癥下藥、多措并舉、齊抓共管,不斷健全完善長效機制。 1.要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從嚴治黨,關鍵是從嚴治吏”。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廣大黨員干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家園,不斷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 要有清醒的角色意識。黨員干部要認清自己在社會生活大舞臺上所扮演的角色,準確定位自己的人生坐標和理想抱負,在精神境界、道德修養和價值追求上不斷“優化升級”。要搞清楚“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的重大政治問題,弄明白“吃百姓之飯,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的樸素道理,情系人民不忘本,勤政為民不懈怠,清廉為民不犯規,始終做到“五官端正”“手腳干凈”,潔身自好、志存高遠。 要不斷增強文化自覺。黨員干部要遠離“精神霧霾”,提升精神境界,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嚴防各類“紅眼病”“浮躁病”“攀比病”等“病菌”傳染,在保持純潔黨性、高尚情操和人格魅力中增強政治免疫力,把淡泊寧靜當做治療貪欲、保健身心的良藥,把氣定神閑看成超然物外、寵辱不驚的法寶,始終不渝地堅守從政底線、道德防線和法紀紅線,以共產黨人的蓬勃朝氣、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贏得人民的尊敬和信賴。 要培育職業精神。黨員干部的職業精神具體體現為敬業意識、誠信意識、創新意識、公共意識、廉潔意識等。可以通過廉政文化的熏陶、培訓教育的推動、倫理制度的規范、監督體制的約束、自我管理的完善等方面進行培育。 要加強從政道德建設。一是“忠”字當頭。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黨。這是黨員干部從政道德的核心。二是“勤”字為本。落實在實踐中就是勤政為民,“民眾之事無大小”,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三是“責”字為要。黨員干部要敢于擔當,敢于擔責,敢于擔險。四是“廉”字為底。廉潔奉公是黨員干部從政道德的底線和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 2.要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持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緊密結合,全方位扎緊制度籠子,更多用制度治黨、管權、治吏。”制度建設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加強制度建設是堅持從嚴治黨的重要保障。只有依靠制度的力量,注重發揮制度對黨的建設的長遠作用,通過建立健全科學完善的制度體系,以制度的剛性約束力規范黨員干部作為,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黨的思想、組織、作風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才能確保各項事業的順利推進。制度的籠子不扎緊,就如“牛欄關貓”,徒具形式;不打理,就會落塵生灰,松懈乏力。各種規章制度不能只是寫在紙上、掛在墻上、說在嘴上、淪為擺設。如果空洞乏力,留有“暗門”,開有“天窗”,再多的制度也會流于形式,甚至名存實亡。古人云,“令在必信,法在必行;有法不行,與無法同。”執行不好或執行走樣,制度就成了“稻草人”,空有其表,起不了實際作用。要夯實全面從嚴治黨的制度根基,不斷加強黨的建設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水平,讓制度的籠子越扎越密、越扎越緊、越扎越牢。 嚴格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加強制度建設,是最可靠、最有效、最持久的治黨方式。但并不意味著所立的法律越多、所定的制度越全,制度規范和法治程度就越高。如果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究,制定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就會成為“空頭支票”“空中樓閣”“形同虛設”,嚴格的制度、鐵的紀律尤其是法律的尊嚴必然在一次又一次的空耗中蕩然無存,結果就是法制權威受到嚴重損害,誰也不將法律、紀律當回事兒。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要切實增強執行制度的自覺性,堅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執行制度沒有例外,提高法律制度執行力,讓法律制度剛性運行。 要強化監督剛性約束。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我們的制度不少,可以說基本形成,但不要讓它們形同虛設,成為‘稻草人’,形成‘破窗效應’。很多情況沒有監督,違反了也沒有任何處理。這樣搞,誰會把制度當回事呢?”可以說,強化監督檢查,是制度得以落實、真正起到剛性約束的重要保障。要準確把握制度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著重于重點部位、關鍵環節和執行成效,瞄準重點,防止制度執行“走岔路”和不均衡。要對執行不力、落實不到位的嚴格責任追究,堅決做到處理問題有原則、有力度,不斷增強監督機制生命力,防止制度執行出現“搭暗道”、搞變通的行為和“緩沖區”,確保監督檢查動真格、硬碰硬、抓落實,做到制度一經建立施行,就嚴格執行,令行禁止。 3.要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范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形成科學有效的權力制約和協調機制。這突出了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建設的重要性,并且從頂層設計的高度提出了具體要求。建立健全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體系是遏制和預防腐敗的重要舉措,也是確保權力正確行使的關鍵環節。黨的十八大以來,一些重點領域、關鍵崗位、重要部門的黨政領導干部腐敗的事情頻發,他們放松對自己的要求是根本原因,但還有一個關鍵的原因在于對他們手中掌握的權力缺乏有效監督。如何讓領導干部正確對待和行使權力,如何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督,是反腐倡廉必須破解的重要課題。 要建立科學的權力運行制約體系。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確保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制約又相互協調”。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一是科學劃分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使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既相互分離,又相互制約,這樣可以有效地鏟斷權力運行鏈條、遏制腐敗。二是科學規范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要嚴格劃分不同權力的使用邊界,加強對決策權、執行權、監督權的規范和限制,深入推進行政審批、財稅管理、干部人事、司法執法等體制機制改革,明確權力運行的具體內容、法律依據、條件標準以及受理、承辦、批準、辦結等事項,從源頭上堵塞人、財、物管理漏洞。 要建立科學的權力運行監督體系。要加強黨內監督、民主監督、法律監督、輿論監督,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構建決策科學、執行堅決、監督有力的權力運行體系,促使黨的領導干部做到有權必有責、有責要擔當,用權受監督、失責必追究,保證人民賦予的權力始終用來為人民謀利益。 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要不斷夯實黨員干部廉潔從政的思想道德基礎,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工作作風;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廉潔政治,努力實現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確保我們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副教授 劉建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