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從全局和戰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關高等教育發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問題。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事關國家政治安全與社會穩定,事關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培養,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不容松懈,必須直面突出矛盾、針對現實問題,旗幟鮮明、理直氣壯地抓緊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1.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是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欲滅其國,必先去其史。”欲去其史,必先亂其教育。教育關乎國家興衰、民族存亡、百姓禍福,不可不察。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尤其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取得了顯著進步,整體辦學條件和科研實力都獲得大幅提升,一批重點高校和學科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各類重要科研成果正在不斷涌現。我們在為此感到振奮的同時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仍然存在著短板與不足,其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和思想政治理論課邊緣化,一些高校內部存在著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的雜音。一些所謂的大V、公知乃至少數高校教師長期鼓吹高校應該是“價值中立”的非政治地帶,要求取消高校黨委制和思想政治理論課;一些人利用青年大學生思想稚嫩、世界觀價值觀尚未成型的特點,將高校課堂當成了傳播反黨反社會主義觀點與西方所謂“普世價值”的平臺;更有個別教師非法接收國外政府或NGO組織資助,成為外部敵對勢力對我國實施政治滲透、政權顛覆、“顏色革命”的“提線木偶”。這些人及其背后勢力不斷鼓噪高等教育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的實質和目的是為了推動去社會主義化和歷史虛無主義。這就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全面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正確認識幾對關系:即教育與政治的關系、思想政治工作與辦學治校的關系、去行政化與去政治化的關系。 首先,教育就是政治,是政治的獨特表現形式。教育本身天然具有雙重功能,一是教授給學生各學科領域的專業知識,實現人類文明知識生產體系在社會代際間的繼承與積累,是人完成知識化的過程;二是教授和引導學生形成對世間事物的一系列觀念、思想與理性認知,通俗點講就是使人形成能夠對事物的是非曲直、善惡對錯進行判斷取舍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而這一過程就是意識形態化的過程。本質上講,人自從接受教育那一刻起,就開始受到某一種或幾種意識形態的影響與同化,而意識形態本身就是政治。因此,教育既是當前政治的反映,又影響塑造著未來的政治。 其次,思想政治工作與高校辦學治校水平休戚相關。開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重在幫助青年人立德立心,而高校辦學治校的首要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如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搞不好,那么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消極思想就會在青年人與大學生群體中間擁有更大的擴散空間。 再次,高校去行政化絕不是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高校是教書育人、立德樹人的地方,絕不能成為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集散地,其管理運行理應尊重教育發展規律和學術研究規律,因而推進去行政化是必行之舉。高校天然肩負著對青年人進行政治教育的功能,這在任何時代任何國家或地區都是一樣的,如果把去行政化搞成了去政治化、去意識形態化,那就是因噎廢食、飲鴆止渴,其結果也必然是南轅北轍,不僅不利于學校發展和學生健康成長,相反還會滋生出許多政治和社會問題。 2.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和世界一流大學必須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關鍵在高校黨委。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突出特點和最大優勢,也是我國高校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進程中所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落實高校黨委對學校工作實行全面領導的突破口,也就牽住了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牛鼻子”。中國獨特的歷史文化、面臨的現實國情世情,決定了我們必須走自己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對中國來說,這個“本”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道路、事業。黨領導的高校必須緊緊圍繞“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這個根本前進方向開展各方面工作,使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只有把這個“本”立住了,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道”才能清晰明朗、周道如砥。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是實現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前提和基礎,兩者相互協調、高度統一。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培養出世界一流人才是決定一所高校能否成為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何為一流人才?各種評判標準或許有很多,但德才兼備必須是第一位的。“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一個人沒有好的德行,才能越高對社會的危害越大。在當代中國,這個“德”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堅持不懈在大學校園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優良校風和學風,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踐行者。必須強調的是,中國要建設世界一流大學不能僅僅把目光盯在國外發布的一些國際大學排名上,必須不斷推動高校發展與國家發展的現實目標與未來需要緊密聯系起來,要在不斷為中華民族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有才華、敢擔當、善作為的合格建設者與可靠接班人的奮斗中才能實現。 3.充分發揮好高校黨委在抓緊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主體責任。毛澤東說:“黨委對主要工作不但一定要‘抓’,而且一定要‘抓緊’。什么東西只有抓得很緊,毫不放松,才能抓住。抓而不緊,等于不抓。”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如此,唯有抓緊,才能抓好。高校黨委必須抓鐵有痕、馳而不息地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各項要求,制訂改進工作的時間表,劃定工作分工的責任制,將抓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作為考核高校黨委工作的重要指標。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首先是突出抓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隊伍建設,著力從師資、教材、授課方式等方面優化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其次要堅持問題導向,針對突出問題,創新方式方法,不斷增強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再次,探索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督查體系和在校大學生思想動態調查反饋機制。最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堅持以人為本,傾聽學生心聲,特別要注意發揮好高校團組織和學生黨支部在關愛學生、引導學生、服務學生、團結學生中的基礎性作用。 打鐵還需自身硬。高校黨委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建設,要求教師和學生黨員做到的,校黨委成員必須首先做到。牢固樹立責任意識、陣地意識、使命意識,從嚴管理高校黨員隊伍特別是教師黨員,使教師黨員成為模范遵守黨章黨規的帶頭人,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為黨。對一些經常在課堂或網絡上公開發表反黨反社會主義言論、宣揚歷史虛無主義、社會影響惡劣的教師和一些個人道德敗壞、嚴重侵害學生切身利益的教師,高校黨委必須要敢管嚴管、及時進行嚴肅批評教育,必要時應將這些人清除出黨員和教師隊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是為黨和國家立德樹人、培育英才的陣地,絕不能成為少數喪失黨性者進行反動鼓噪、傳播錯誤思潮的“廣播站”,絕不能成為海外敵對勢力對我國進行意識形態滲透的“橋頭堡”。只有打造出一支講政治、有紀律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才能對青年大學生形成強大感召力、吸引力,才能培育出有理想、有信仰、有紀律、有擔當的大學生隊伍。(李照雨:求是雜志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