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一個飯桌上,旁邊坐一陌生人,開口就說,你的電視劇我看過,下面一部作品什么時候播?我答今年三月。他說,想沒想過等這次熱播以后做一輪融資,買個殼上市,身價大增?我笑笑,沒說話,在心里把他拉黑了。
現在跟我說,通過什么方法可以一夜致富,或者什么東西現在火爆時髦,可以去嘗試的人,我都敬而遠之。朋友圈里有人發:我坐在咖啡館里,前一桌人據說談妥了某綜藝一哥,只等投資人到位;后一桌人剛跟騰訊敲定一部八字沒一撇的網劇;剛走的那一桌要收購好萊塢的影視公司,正在等人的那桌電話里談敲鐘那天請哪幾個國際女影星。你們在網上聽到的那些炙手可熱的名字,被當作移動互聯網時代教科書一樣的人,還到處演講,在臺上假裝男喬布斯女喬布斯的那一批,忽然就不見了。然后又一撥新星冉冉升起。現在想拍個戲,演員都很難請,當紅的都去做真人秀了,拍戲簽個約,周末還要空出來讓他們去各臺大本營,不是跑來跑去,就是到處去挑戰,以至于分不清娛樂圈和體育圈的關系。幸好新生代趁一線忙著健身,都紛紛嶄露頭角,終于守得云開見日出。
我懷疑這個時代,一個公司的興起與衰落,甚至比孕育一個孩子的時間還短。有個投資人跟我說,現在太貴了,一個創意就敢拉3000萬投資,什么產品都沒有。人家以色列的機器人,都已經在家里打掃衛生了,也才要3000萬。
我所知道的實業家或高管,曾經有過輝煌的創業戰績的人,一個一個地都轉向天使了。本來是臉朝黃土背朝天耙地干活的,現在都飛到天上去扇翅膀。滿場都是帥,兵不夠用啊!
你自己的企業,你都不能經營好,你連自己都不信任,卻把賺錢的希望放在別人身上?我拋出我的疑問的時候,大家都振振有辭地答:一個企業是有壽命的,美國股市上百年還殘余的股票,也就一兩支。
可是,同仁堂,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了。
我這兩天咳嗽,去同仁堂抓藥。里面有一味杏仁,單用黃皮紙包好,一共兩付,兩天的量。第二天煎第二付藥的時候,藥都泡進藥罐了,保姆素萍死活找不到杏仁包了,她讓秀才去同仁堂要。同仁堂在電話里又對處方,又對出庫,認定杏仁給過了,但我們這邊就是沒找到。同仁堂說,你把藥罐帶來吧!
秀才捧著藥罐進店以后,柜臺小伙兒道歉:“給您添麻煩了,這是一包杏仁,在給您以前,我想先看看藥罐。”秀才把藥罐遞過去,小伙認真拿筷子在里面翻找,挑出一片杏仁說:“這里面是有杏仁的。”再找,連包裝紙都翻上來。小伙笑了:“這包杏仁我不能給您了。我不是舍不得這一塊多錢,藥不能多吃。”秀才又端著罐子回來了。
我對著撈出的黃紙,忍不住感嘆: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樂顯揚老先生故去幾百年了,骨灰都散落得找不到了,企業精神卻屹立長存。
我不知道什么樣的企業才能在風云變幻中屹立不倒,但我回顧很多龐然大物一般的企業最后轟然倒塌,很大原因都在,企業家“與時俱進”。
與時俱進,在我這里,已經是貶義詞。
什么流行,就做什么。
做手機的,后來做空氣凈化器,據說連過濾網的塑料包裝都不拆就能讓空氣潔凈。還做服裝手環代步車……
其實同仁堂有這么廣泛的群眾基礎,他們也可以做中醫養老院、在線算命看風水。但他們什么都不做,只做藥,做好藥,培育對病患盡職盡責的員工,延續幾百年不倒。
太跟錢較勁的人,最終一般都栽在錢上。想把麥子磨成面,面做成包子,包子開成連鎖店的人,往往連眼前的麥子都收割不了。
成功,大多源于高于常人的欲望;而長久的成功,則源于剝去一層層的欲望,只留初心。
孔子說,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
中國造字很有意思,心里想著“得”,后面便跟著“失”——得失。
心里想著“舍”,而后有“得”——舍得。(原文已獲作者授權刊登,本文略有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