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社會治理者而言,更有效地掌握社情民意,顯得極為重要 發生在山東招遠街頭一家麥當勞餐廳的慘案已經過去一段時間,但是它帶給人們的傷痛依然存在,留給人們的困惑尚未消減。6人信奉邪教長達7年之久,生活在他們周圍的街坊四鄰、基層組織卻全然不知,直至慘案發生。 也許有人認為,邪教信徒本身就自我封閉,在充分尊重個人隱私的今天,想要發現邪教活動,并不容易。事實上,除邪教活動外,近年來,很多極端事件事發前多有蛛絲馬跡,卻無人問津;事發后,人們才發現犯罪行為就在眼皮底下。 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從單位人轉變為社會人,社會從熟人社會發展為陌生人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聯系,看似因為有了手機、網絡等現代技術而加強了,但鄰里之間、同事之間、同學之間的相互了解,卻并不一定與時俱增。因此有人呼吁:打破冷漠,走出鋼筋和水泥筑成的“籠子”,相互熟絡起來。 然而,與其說,一系列類似事件拷問著鄰里關系,不如說拷問著社會的治理。除了人們因為工作、學習、生活而自發地發生聯系、相互了解外,對社會治理者而言,更有效地掌握社情民意,顯得極為重要。 現在,在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出現了動輒上萬甚至數十萬人居住的超級社區,然而社區的管理者、服務者才寥寥數人。因此有的社區干部感慨:“別說走門串戶在轄區內與每家拉家常了,就是把花名冊拿來點一遍,也需要花上半天時間。”原有的群眾工作方法面對新情況、新形勢、新挑戰,顯得捉襟見肘。 近年來,在社會治理創新中,網格化管理成為熱門詞匯。在社區和村以下,按照人口、地域等再劃分若干網格,并派駐網格員,收集社情民意、提供便民服務、開展社會管理,并帶動社區里的業委會、物業、保安和村里的治保積極分子等共同參與社會治理。通過網格化建設,政府的服務和管理進一步向下延伸,進一步精細化、準確化、人性化。這有利于夯實社會基層治理的基礎。 然而,好的制度構想能否經得起檢驗,還要看構想是否得到了真正落實。開展了網格化管理的地區,也有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生。有的事發突然,還來不及掌握信息,事件就發生了;而更多的還在于網格化管理尚未得到真正落實,在于群眾工作浮于表面、填填表格、走走街巷。 只有網格員、村(社區)干部真正深入群眾,在為群眾提供服務中建立信任,守好建好自己的“網格責任田”,才能真正發揮網格化管理和社會治理的實效,讓灰暗的假惡丑難以藏身,讓陽光的真善美處處彰顯。(徐雋)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躬身踐行修己身(學習焦裕祿做人民滿意公仆)
已是最后一篇
-
躬身踐行修己身(學習焦裕祿做人民滿意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