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南媒體報道了魯甸抗震救災中的一個插曲:8月4日,魯甸縣縣長張雁在災區遇到李克強總理,在被問及救災有什么困難時,她大著膽子拉總理來到安置帳篷,據實反映了物資缺乏、缺水短糧、道路不暢、很多受災群眾住不上帳篷等問題。李克強總理當即要求相關部門想辦法解決這些問題。在隨后召開的現場協調會議上,總理3次提及張雁,表揚她敢于直言不諱提出救災的困難和問題。 正如李克強總理所說,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沒有誰能做到十全十美,“我們來這里就是要解決問題,就是要聽真話”。在抗震救災的關鍵時刻,地方領導干部如實匯報災情,及時反饋受災群眾實際所需,更有利于有效開展抗震救災。魯甸縣長敢講真話的精神得到了總理“點贊”,也給參與救災的基層干部樹立了標桿。 毋庸諱言,地方干部講真話獲“贊”,是因為過去曾有一些干部在反映災情時沒有做到實事求是。例如,有些地方官員為了獲取更多救災物資和救災款,故意夸大災情,甚至借機從中牟利;再例如,有些地方官員擔心面子上過不去,刻意縮報災情甚至瞞報災情,使得一些家園被毀、親人離散的受災群眾,未能及時得到救助。 無論是哪種情形,在抗震救災時不講真話、不報實情,都是不允許的。一方面,這種行為不是從民生出發,而是從官員自己的政績出發,缺乏執政為民的情懷;另一方面,在反映受災現狀和災區問題時弄虛作假,很容易掩蓋房屋抗震能力弱、救災工作組織不力等問題,不利于統籌和解決問題。 相反,在實際工作中及時發現問題、摸清災民需求,第一時間向有關部門如實匯報、傳遞信息,才能將救災過程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各個擊破。災害已經發生,受災群眾的利益已經受損,抗震救災最緊要的工作就是將受災群眾安置好,幫助他們解決現實難題,盡快重建家園。要實現這一點,講真話、報實情是底線要求。 過去,一些重大自然災害發生后,有些地方政府在匯報傷亡人數時不敢講真話,在社會上引發了爭議和質疑。此次魯甸地震中,我們已感受到非常明顯的進步——不僅相關部門認真統計和通報了最新的受災情況,而且參與救災的救援部隊、慈善組織和志愿者,也通過網絡等渠道最大限度地披露了災區的真實需求。 災害可怕,人為制造“信息堰塞湖”更可怕。李克強總理表揚敢說真話、說大實話的魯甸縣長,實質上也給參與抗震救災的各方人士傳遞出了一個非常清晰的信號——在抗震救災之時,必須以受災群眾利益為上,不夸大也不瞞報災情,有什么問題都拿出來及時解決。在以后的救災工作中,講真話、報實情應成一種常態,一種基本原則。 (湯嘉琛)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校訓是成人之砥
已是最后一篇
-
校訓是成人之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