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時評:健全防災減災體系刻不容緩
發表時間:2014-08-14   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云南魯甸8月14日電(記者李自良 吉哲鵬)每一次突如其來的災難,都是一次鳳凰涅槃的考驗。從汶川到玉樹,從蘆山到魯甸,中國的應急救援體制一步一個腳印,一步步走向成熟。目前,魯甸地震抗震救災已經取得階段性成果。止住地震之殤,健全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刻不容緩。

  多年來,災害多發的云南投入巨資,重點防治氣象災害、地質災害和地震等各類自然災害,確保群眾生命財產安全。但平心而論,防災減災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各級黨委政府應當加快速度、長期堅持,災后救援與災前防御并重,“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俗話說,“治病不如防病”,災前防御是防災減災體系的基石,“關口前移”可以為災后反應爭取寶貴時間。其中,加強災害監測預警預報體系建設,用先進的科學技術盡可能爭取地震和其他災害發生前的“避險黃金時間”,最大限度地降低人員傷亡,是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的一項艱巨任務。

  加強地質災害隱患排查也應高度重視。作為“山區中的山區”,魯甸縣甘家寨、王家坡等村莊在地震中遭遇山體垮塌的“滅頂之災”。痛定思痛,應徹底排查地震災區村鎮的選址是否科學,是否位于斷裂帶、泥石流、滑坡隱患點和地裂縫等,是否需要轉移、搬離等。更要做好村鎮的防震減災規劃,做好、做細緊急避險預案。

  讓人痛心的是,地震中倒塌的大多數房屋是土坯房,這種夯土壘起、搭上木梁的住所,毫無抗震能力可言。盡管平時可遮風擋雨,地震時卻成了村民“奪命房”。而實施了抗震安居房建設、符合抗震設防標準的房屋成為“生命的庇護所”。這凸顯出當前防災減災體系的“農村短板”。只有補齊這塊“短板”,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屢屢成為“重災區”的被動局面。

  在災害多發地區,更要建設“點、線、面”結合的應急救援組織架構,緊急救援隊應“聞災而動”,專業應急隊伍和民間救援組織要“招之即來”,救災物資儲備庫做到“隨用隨取”,各部門當本著對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負責的態度,一時一刻也不能放松,一絲一毫也不能麻痹。

  在魯甸地震中,迅速馳援救災的“中國速度”讓世界再次驚嘆,這背后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堅硬“底盤”。只有健全防災減災體系,讓“底盤”更穩、更強,對災害的應對才能更高效、更科學。

上一篇:
  • 已是第一篇

下一篇:
責任編輯:王文宇
在線評論
用戶昵稱:   匿名 在線評論選件用戶手冊     請遵紀守法并注意語言文明……
驗證碼:           查看評論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21604&encoding=UTF-8&data=ACBfhAAAAAcAAE5cAAAAAQAx5paw5Y2O5pe26K-EOuWBpeWFqOmYsueBvuWHj-eBvuS9k-ezu-WIu-S4jeWuuee8kwAAAAAAAAAAAAAALzAtAhUAje6FK2reFnE6FY7k6eUu9Jf2y8ECFAxM0cBQmKgbUAWqE7JnSDkCmZ7Z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21604&encoding=UTF-8&data=ACBfhAAAAAcAAE5cAAAAAQAx5paw5Y2O5pe26K-EOuWBpeWFqOmYsueBvuWHj-eBvuS9k-ezu-WIu-S4jeWuuee8kwAAAAAAAAAAAAAALjAsAhRTHn18VL83lBLQFgC11mc-h0d7JwIUfqJT3Q7D5yvhs3xS8Y_zsSYmOm4.&siteid=7
人妖啪啪综合AV一区TS人妖,欧美自慰精品一区二区,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不卡,不卡人妻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一区二区日韩一区视频 | 亚洲欧美日文在线v | 日本强伦姧护士在线播放 | 日本在线a综合免费不卡 | 在线观看理论片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