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善治的平凡答案
杭蘭英很平凡,她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業績;杭蘭英又不簡單,28年來,村民的頭痛腦熱她了然于胸,村里的大事小情她事必躬親。 杭蘭英不善言談,面對記者的采訪,她總覺得沒什么可說的;杭蘭英又很有辦法,她能把一個落后村治理得井井有條,引領、帶動村民齊心參與建設。 目前,鄉村基層干部的工作方式大約有三種類型:一是守衛型,能做到貫徹執行政策,守好攤子不出大問題;二是發展型,能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服務民生、維護穩定;三是善治型,在做好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有著強烈的治理意識,善于謀劃全局,做好潛績。 杭蘭英無疑屬于最后一種。在她的帶領下,祝溫村大小事務,很多都是在村民的共同參與下完成的:修路,建幼兒園,5個“十佳”評選……但凡村里有需要,大家有錢的出錢,有力的出力,已然形成了一種廣泛的公共事務參與氛圍。 在祝溫村,人人都覺得“有面子”,這種“面子”,來自于參與家園建設的榮譽感,來自于對村風民風強烈認同的身份感,來自于對村里的事情都有發言權的平等感。 如今,在鄉村精英不斷流失的大背景下,如何在鄉村實現基層治理現代化?祝溫村村民所展現出來的公共事務參與熱情,以及在此過程中所塑造的共同體意識和平等觀念,無疑都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應有要素。 回到杭蘭英的事跡上,為什么她能夠凝聚群眾、引領群眾?原因也很簡單:她能夠事事帶頭,能夠細致深入地工作,能夠長久地堅持。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只有在平時多做過細的群眾工作,才能真正取得群眾的認同和信任。有了這個牢固的基礎,遇到問題和矛盾時才容易同群眾說上話、有溝通、好商量、能協調。” 鄉村善治從何來?從杭蘭英身上,我們找到了答案。(常愚)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以澄澈心境成文明之美
已是最后一篇
-
以澄澈心境成文明之美
責任編輯:賀宏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