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平、花千芳們在網絡上的崛起,憑借的其實是一股銳氣。他們用這股銳氣幫助我們思考和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互聯(lián)網輿論面前,應保持什么樣的處世態(tài)度。 周小平和花千芳是近年火起來的知名網絡作家。名人被質疑不是什么新鮮事,但近來針對周小平和花千芳的很多質疑卻不一樣,有的是針對兩人早年經歷玩弄“抹黑”手法;有的站在“陰謀論”的立場上揣測其“發(fā)跡之路”;還有的尋章摘句,揪住兩人文章中的個別觀點和用語,大發(fā)誅心之論。 這兩個年輕人的文章有激情有文采,但有的時候用語有些偏激,有的時候難免有標題黨的痕跡,有的數據、史例、術語還有錯漏,這些不足,他們本人也并不否認。周小平、花千芳們在網絡上的崛起,憑借的其實是一股銳氣。他們用這股銳氣幫助我們思考和回答了這樣一個問題:在互聯(lián)網輿論面前,應保持什么樣的處世態(tài)度。換言之,面對紛繁復雜互聯(lián)網輿論環(huán)境,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世界和國家、個人與社會、現(xiàn)實和未來。這,或許是我們談論這兩個年輕人時,真正應該談論的東西。 互聯(lián)網進入中國已經20年了。20年來,互聯(lián)網深刻地改變著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也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看待世界、國家、自己和他人的視角和心態(tài)。互聯(lián)網給了人們更加廣闊的心靈空間,也使有些人的頭腦更容易成為別人想法的“跑馬場”。在這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人們可以便捷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或者指摘別人的看法。“自由”的網絡空間、匿名的網絡表達,使人們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容易被“繳械”。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上,似乎從來還沒有哪一個時期,“找茬兒”——不論是找個人的茬兒,還是找國家的茬兒——是如此方便,是如此能給一些人帶來發(fā)泄的快感。再加上一些商業(yè)網站把以“吸睛”來“吸金”作為運營策略,把和主流輿論“擰著干”作為謀利法門,把網絡世界的某些角落變成了滋生“壞消息綜合征”的溫床。 說了這么多,不是說互聯(lián)網有多么不好。互聯(lián)網作為人類文明的成果,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和快樂,但由于我前面所說的那些因素的存在,網上輿論也很容易變成一股沒有方向的力。周小平和花千芳不僅是坐而論道的憂心者,更是起而行之的行動派,于是就有了以《不要辜負我們的時代》《你的中國你的黨》為代表的一批網文在坊間熱傳。 當我們看到周小平、花千芳這樣的青年人敢于坦率地說出自己的理想和觀點,并且在受到質疑時依然堅定地捍衛(wèi)它,完全應該為他們點一個贊,不是為了增加他們的知名度,而是為了明天的世界更加清朗。縱然在網絡的放大鏡和學術的顯微鏡下,他們文章中的瑕疵或許有些刺眼,卻也不能因此而漠視這些文章在思想上的價值,更不應該用惡意去揣測作者的滿腔熱情。(唐西仁)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司法為民 公正司法
已是最后一篇
-
司法為民 公正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