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話、講道理,這是對一個人的基本要求,看上去似乎并不難,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有不少文藝評論卻很難說真話,也不大講道理。 一部作品上演了,一位演員登臺了,隨之而來的理應是評論,評論應該有褒有貶,有不同的見解,但是,我們常常看到的評論都是一股腦地說好。凡是了解底細的人都明白,評論家“友情出演”的比較多,因為是朋友,因為是多年的熟人,所以才被請來捧場,從看戲到寫稿,礙于情面,誰又會說不好呢?除了評論家外,刊發的文藝評論的媒體也難得說真話,因為媒體也有人情,媒體也需要關系,說好人人高興,何苦為了一篇評論得罪一大批人?如今的文藝評論多數還是研討會的結果,研討會經常是一群同學、朋友、熟人聚在一起,即便互相不認識,也是因為關系才到場,又有紅包,又有禮品,又有飯局,干嘛還去說人家的不是。在這樣的輿論場中,膽敢說真話的也不是沒有,但下次就沒人理你了,朋友不來往,研討會不請你,還有可能被圈內人冷落,說你不近人情。 被評論者的襟懷是評論敢說真話的條件之一。我們畢竟還是個人情社會,影視圈、音樂圈、舞蹈圈、雜技圈、戲劇圈就那么些人,低頭不見抬頭見,一旦說了真話,就可能混不下去了。有些被評論者的能量也不小,而且很多作品還是機關出品、公司出品的產物,牽涉著方方面面的利益,于是,一有不同意見,便去找領導、找關系,非要人人都順著他們說不可。這樣的狹隘胸懷又如何能聽得進真話? 如今,文藝評論隊伍日益萎縮,文藝評論的觀眾日趨減少,文藝評論的水平不斷下滑,與不講真話有直接關系。 好在現在是網絡的時代,網上那些言論完全可以不顧人情、不講關系,所以,我們對一部作品的真實反應可以靠網絡上的輿情來了解。可惜,網絡也有水軍,水軍的特點不是講道理,而是“灌水”,“大V”們發聲也時常情緒化,“粉絲”跟著跑的又不在少數,這就讓網絡中的文藝評論帶有很強的非理性。 不講道理的評論無論有多少人圍觀,其實都沒什么價值。一些網絡批評最終總會導致口水戰,以致削弱了批評的分量,因此,網絡批評既受重視,又不受重視,人們重視的是造勢,輕視的是文化含量。 文藝評論要說真話,只有說真話才能發現優秀作品的缺失,才能提升中等作品,才能讓平庸之作越來越少。否則,佳作或多過少都會帶著癥狀,中等作品也會始終徘徊不前,平庸之作可能總是在那里堅挺,模仿抄襲將一直是個通病。 說真話并不等于信口雌黃,所以文藝評論必須講道理,講道理不但需要勇氣,更需要學養、需要邏輯、需要準確的判斷力和鑒賞力,只有職業精神和專業素養才可以讓文藝評論家所講的道理有理有據,引導觀眾和讀者去鑒賞作品、體味作品,從作品中發現更深的文化意義和思想內涵,讓創作和表演認識自身的得與失。 說真話、講道理,還需要學術民主、藝術民主的環境,演員、導演、作者、出品單位、制作方,不能不沒有胸襟,不能聽不進批評,這種批評對文藝是促進,對自己更有益。文藝作品應該百花齊放,而文藝評論也應該百家爭鳴,在說真話、講道理的前提下堅持自己的觀點,在多姿多彩的批評中推動文藝創作的繁榮。(陳原)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常回家看看”就算孝親嗎
已是最后一篇
-
“常回家看看”就算孝親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