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1月9日在京隆重召開,這是我國科技發展領域的盛事,是科技工作者的節日。習近平總書記向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中科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學家于敏頒發獎勵證書。在此,我們首先向今年大會的各項獲獎者表示熱烈祝賀,向全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誠摯問候和崇高敬意,并向長期關心、支持和參與中國科技事業發展的外國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感謝。 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應該在關系國計民生的戰略必爭領域、科技發展前沿,實現重大突破,使科技創新的成果更多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服務國家戰略、惠及千家萬戶,在祖國大地上“開花結果”。多年以來,科學界的工作者們正是循著這樣的方向,高瞻遠矚,勵精圖治。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可以說是科學事業發展成果的展示,匯報著科學界在用科技和創意增進民生福祉的問題上、在綜合運用各種生態新技術建設和改善生態環境上,所作出的卓越而不可替代的貢獻。僅2013年度國家科技獎勵獲獎目錄上,與民生相關的項目就蔚為壯觀,涉及糧食安全、醫藥衛生、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環境保護等多個民生領域,這說明科技創新正在切實造福人民。 科技要更好地承擔自身的使命,關鍵是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唯有改革,才能破除阻礙創新的思想藩籬;唯有改革,才能沖決制約創新的體制機制。歷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以科技獎勵改革,配合乃至促進了科技體制改革的大局。科技獎勵改革的主要方向,如提高質量、減少數量、優化結構、規范程序等,無一不是服務國家戰略、強化獎勵導向的努力。自2013年起,自然獎為40歲以下青年科學家設立專門推薦渠道,意在使青年創新型人才脫穎而出,突出體現了科技體制改革中對于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完善用人機制的要求。對于創新團隊的獎勵,以及對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充分激發了各類主體參與創新活動的積極性,帶動了全社會增加研發投入,匯聚了全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各方力量,從而使科技創新在市場的“沃土”中不斷結出碩果。 科技肩負重托,創新成就未來。老一輩科學家獻身科學、報效祖國的高尚品德令人肅然起敬,青年人更在創新道路上勇往直前。我們相信,科技創新成果的不斷涌現,必將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新的貢獻。(光明日報評論員)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將文化遺產保護提升為基本國策
已是最后一篇
-
將文化遺產保護提升為基本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