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海灘》和《新白娘子傳奇》電視劇在內地頗有影響的香港著名演員趙雅芝,幾天前在微博上曬了一張經過天安門的照片并附言“每次路過天安門都會深深感受到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就是這一有著國家認同的樸素表達,居然在微博里引來一些人的謾罵。 這種令人錯愕的現象過去在微博中已出現過多次。香港明星劉嘉玲、溫兆倫等都曾因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感而遭到網絡謾罵甚至圍攻。“攻勢”以往由一些大V發出激烈的聲音,而后有一批人在評論和轉發中肆意謾罵,夾雜著許多粗鄙和兇悍的言辭,一下子形成一股巨浪,似乎想通過這樣的方式使表達愛國情感的人感到畏怯,再也不敢發聲。 但這一次的情況有些不同,一方面參與謾罵的幾乎沒有大V,似乎網絡上有影響的大V對于自己的網絡表達已經比前些年審慎些。另一方面,在趙雅芝遭到謾罵的同時,更多的普通網友站出來表達了對愛國情感的力挺,表達了對趙雅芝的支持。這些反應很快壓倒原來肆意攻擊愛國的聲音,凸顯了中國互聯網發生的變化。 變化一方面來自于那些對愛國進行謾罵的聲音,理由其實站不住腳,年輕一代對此認知已經更加清晰?,F代的國家認同,其實是現代社會賴以存在的基礎。作為國民對于自己國家的認同,也是在現代社會中必要的基本素質。國家既是保護國民的最后支撐,當然也是一個人在世界上生存的必須。脫離了國家認同,一個人連起碼的身份都不會獲得。那些對國家認同的謾罵看似強大,其實是不值一駁的淺薄和荒唐。 另一方面,這是中國互聯網在今天逐步進入了一種“新常態”的表征。在進入微博時代之后,一些“先入為主”的人用激烈的言辭、錯位的價值觀曾一度主導了互聯網的輿論,使活躍在互聯網輿論場的一些年輕人受到了一種負面化氛圍的影響。這種見到有國家認同就罵成了一種時髦,也成了一種習慣。但這些年輕人其實未必真的反感和拋棄國家,而是在互聯網環境中被那些夸張虛幻的言辭所鼓勵,被那種“爽一下”的罵人氛圍所感染,也把自己在現實中的一些困難和不快,在隨意發泄中變成一股相互激蕩的負能量。 這一切當然是不可能持續的。更多人對這些負能量的過度傳播看不下去,過度離譜的謾罵所形成的不良氛圍也讓更多的人產生緊迫感。 由趙雅芝事件看來,互聯網的“正氣”開始發揮更大的作用。雖然中國互聯網的生態仍然復雜,但主流社會的基本價值觀已得到凸顯,社會正常的感情和心態開始在互聯網上得到多數人支持。這從在香港“占中”過程中多數內地網民的反應看得出來,從今天力挺趙雅芝的聲音中也可以看得出來。中國互聯網的“新常態”正在形成中。(作者:張頤武 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讓網絡與正義互聯互通
已是最后一篇
-
讓網絡與正義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