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互聯網+”的新倡導。“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學習”會怎樣呢?優秀的教師、課程和知識庫等教育資源將能夠跨越時空限制,走進落后地區中小學的課堂。為此,我們需要接納一個新型的教育模式。 為學習插上智慧的翅膀,助學子健康飛翔。智慧的翅膀是什么?對青少年的學習而言,就是新技術,就是把現代信息技術用在學習過程中。 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鏗鏘步伐,今年我國將基本完成全部中小學的互聯網接入,實現各級各類學校互聯網全覆蓋,其中寬帶接入比例達50%以上,每校至少擁有1套多媒體教學設備,基本實現每所中小學擁有多媒體教室。這意味著,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今年將擁有網絡教學環境。 國家在推動,基層有呼應。日前,北京師范大學攜手華漁教育科技公司,建立智慧學習研究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雙向融合,在天津、貴州等地建設智慧學習實驗區和實驗學校。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說,將通過教育信息化幫助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 中國的教育怎么才算好?不僅僅是北京好,上海好,發達地區好,還有那些邊遠的、少數民族的及相對落后農村地區的孩子也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這才是好。 城鄉差距是我國中小學的三大差距之一,在現階段確實不易快速解決,所以,我們立足于縣域內的均衡。令人驚喜的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為縮小城鄉教育差距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在城鄉之間,校舍、設備的差距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差距在于教師水平。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會幫助逐步填平這一差距鴻溝,將打破學校的圍墻甚至國門的限制。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互聯網+”的新倡導。“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學習”會怎樣呢?優秀的教師、課程和知識庫等教育資源將能夠跨越時空限制,走進落后地區中小學的課堂。為此,我們需要接納一個新型的教育模式。 這一新型教育模式,能夠改進學習內容,通過優質教育資源共享,讓城鄉學生有可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機會。能夠改進教學過程、教學活動,讓學習這件相對枯燥的事情多些趣味。能夠啟迪中小學生的精神世界,引導他們感知互聯網趨勢。甚至能夠豐富農村學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方式,給他們應對城鎮化做鋪墊。 推進這一教育模式,還有許多工作要做。比如,如何快速生產大量的高質量又相對低成本的課程內容?如何讓技術、師生與教學實踐之間的相互作用更有質量?如何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教育教學,從而提供溫暖的教學環境而不是冷冰冰的技術屏幕? 通過“互聯網+教育”“互聯網+學習”,我們期盼每個學生都享受“有教無類”的學習氛圍,真正讓每個人、特別是落后地區的孩子,有機會通過教育改變自身的命運。(董洪亮) |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高校創業教育 應落腳于“教育”
已是最后一篇
-
高校創業教育 應落腳于“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