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抗日戰爭時期中共中央所在地,它不僅是全國敵后抗戰的指導中樞,也是抗戰文化發揚的模范地域。1940年1月毛澤東發表的《新民主主義論》,就是在陜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講演,他提出,中國的新文化應該是“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1942年5月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提出,要使文藝很好地成為整個革命機器的一個組成部分,作為團結人民、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幫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敵人做斗爭。在中國共產黨全面抗戰路線的號召下,延安抗戰文化運動迅速發展,在新聞出版、抗戰教育、文藝運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萬眾矚目清涼山
“百年積弱嘆華夏,八載干戈仗延安。試問九州誰做主?萬眾矚目清涼山。”這是陳毅的一首詩《七大開幕》。清涼山在延安城東,抗戰時期,這里設有新華通訊社、解放日報社、邊區群眾報社、中央出版社發行部、中央印刷廠、新華書店、新華廣播電臺等新聞出版機構,被稱為“新聞山”。
1940年12月30日,延安新華廣播電臺開始播音,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第一座廣播電臺。為避免敵機轟炸,機房和播音室都設置在半山腰的窯洞里。廣播發射機是周恩來從蘇聯帶回來的。人民廣播的誕生打破了日偽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封鎖,各地都可以直接收聽到黨中央的聲音,有力地指導和配合了全國的抗日戰爭。
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機關報《解放日報》創刊,毛澤東主席撰寫發刊詞,指出:“本報之使命為何?團結全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一語足以盡之。”《解放日報》確立了黨報的性質、任務和作用,規定了黨報的黨性、群眾性、戰斗性、組織性四項品質。抗戰時期,延安還創辦了《八路軍軍政雜志》《共產黨人》《中國文化》《中國青年》《中國工人》《邊區群眾報》《抗戰生活》等許多重要報刊,這為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全面抗戰路線和持久戰的戰略總方針,鞏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爭取抗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抗戰時期,延安建立了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中央黨校、魯迅藝術學院等20余所學校,為抗日戰爭培養了大批德才兼備的骨干。毛澤東為抗大制定了辦學方針:“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并題寫校訓:“團結、緊張、嚴肅、活潑”。抗大在華北、華中敵后抗日根據地設立了12所分校。魯迅藝術文學院,是中國共產黨創辦的第一所綜合性藝術學校。它不僅是一個教育機構,而且擔負創作、演出和研究任務,為延安文化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抗戰期間,延安各干部學校培養專業干部4萬多人,向全國輸送受過培訓的各類干部達10多萬人,成為培養干部的搖籃。
鬧著打日本的秧歌
毛澤東同志指出:“藝術——戲劇、音樂、美術等是宣傳鼓動與組織群眾有力的武器”。抗日戰爭時期,延安經常舉辦詩歌朗誦會或演出抗戰短劇。這種形式,輕便、靈巧、快速、通俗,適應戰爭要求,為軍民們喜聞樂見。抗戰歌舞中,秧歌劇具有獨特的地位。《擁軍花鼓》《兄妹開荒》《小放牛》等節目到處演出。1945年2月23日,毛澤東對到棗園拜年的延安秧歌隊說:“我們這里是一個大秧歌,邊區的150萬人民也是鬧著這個大秧歌,敵后解放區的9000萬人民,都在鬧著打日本的大秧歌,我們要鬧得將日本鬼子打出去,要叫全中國的四萬萬五千萬人民都來鬧。”在延安創作的歌劇《白毛女》、歌曲《南泥灣》、小說《李有才板話》、長詩《王貴與李香香》等作品,都成為載入史冊的經典。
“夕陽照耀著山頭的塔影,月色映照著河邊的流螢,春風吹遍了坦平的原野,群山結成了堅固的圍屏。”由莫耶作詞、鄭律成作曲的《延安頌》一誕生,就傳遍全國。冼星海創作的《黃河大合唱》,歌頌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抗敵斗志。1939年秋,鄭律成與公木合作完成《八路軍大合唱》,其中的《八路軍進行曲》,后更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曲》,又被定為解放軍軍歌。《東方紅》《繡金匾》《翻身道情》等許多著名的革命歌曲都成為我國音樂史上不朽的篇章。
1938年9月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團(簡稱延安電影團)在延安成立。電影團拍攝了20部影片,如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新聞片《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新聞素材《白求恩大夫》等,真實記錄了中國革命的重大史實。八路軍總政治部電影放映隊的足跡踏遍整個陜甘寧邊區,還遠渡黃河到了晉西北前線,除放映延安拍攝的影片外,還放映《列寧在十月》《保衛斯大林格勒》等蘇聯影片。
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抗戰文化隊伍的建設,對文化工作者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1936年10月,丁玲由國統區來到陜北,受到中共中央設宴款待。丁玲上前線后,毛澤東以電報形式贈《臨江仙》詞一首:“壁上紅旗飄落照,西風漫卷孤城。保安人物一時新。洞中開宴會,招待出牢人。纖筆一支誰與似,三千毛瑟精兵。陣圖開向隴山東。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將軍。”1937年,早年因病致殘的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來到延安,受到精心的照顧和多方提供的工作幫助。高士其深有感觸地說:“這與我來延安之前貧病交迫,靠寫作度日的情況,是多么鮮明的對照啊!我想,這不單是對我個人的照顧,而是對一切愿意革命的知識分子、科技工作者的鼓勵。”
延安抗戰文化的健康發展,使它成為眾望所歸的一方抗戰熱土。毛澤東主席說:“陜甘寧邊區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這里是民主的抗日根據地。這里一沒有貪官污吏,二沒有土豪劣紳,三沒有賭博,四沒有娼妓,五沒有小老婆,六沒有叫花子,七沒有結黨營私之徒,八沒有萎靡不振之氣,九沒有人吃摩擦飯,十沒有人發國難財。”延安之光照耀著全國。(江英 作者系軍事科學院研究員)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讓更多人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
已是最后一篇
-
讓更多人分享改革發展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