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切會見了從2800多名候選者中脫穎而出的優秀縣委書記代表,并提出了明確要求,為廣大干部指明了努力的方向、成長的途徑。
黨員干部是謀發展、干事業的重要人才,全面深化改革的共識已有,方案已定,但最終還需要靠地方各級領導干部去貫徹和落實。作為改革的具體執行者和中堅力量,縣委等“一線指揮部”所具備的理念、膽識、擔當、水平、能力,特別是思想解放程度極為重要。
當前不少基層干部怕犯錯、怕擔責,執行者的不作為,已經成為改革推進的嚴重障礙。在一些地方和部門,發展規范了,約束也比以前增多,財政撥款大量積淀;風氣糾正了,辦事越來越難得到“好處”,審批和辦事效率低下。上面猛加油門,中層掛空擋,下面頻踩剎車,最終令改革發展的力度耗散。增強改革的執行力和發展的驅動力,必須從法治、激勵和理念三個維度推進綜合治理,特別是要發現和培養改革人才。
在現實中,一些政策目標往往設計得非常好,但只要這些目標沒有和地方政府官員的政績掛鉤,效果就非常有限。有的僅僅存在于文件、宣傳和口頭中,有的只有幾個月的短期成效,不能落地,執行不到位。基層干部缺乏執行政策的激勵和動力,會導致偏離最優目標很遠。因而,與全面深化改革相適應,必須改變干部的激勵體系,通過法律規章、政績考核及民主監督的牽引,形成一種有利于改革的氛圍。
很多時候,改革氛圍與改革人才是相輔相成的。改革方向、目標、愿景、戰略的把握、頂層設計及領導的作用當然極端重要,但也需要一批良將來具體推動、實施、落實改革的大計。在現行體制下,一地一域改革的成敗,主要是看一把手有沒有改革意識,有沒有改革智慧,有沒有創新意識,有沒有憂患意識,有沒有解放思想。這就要求在干部人才的配置上下大功夫,盡可能把思想解放,勇于且善于改革創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人放在重要崗位上,使之成為一個個改革發動機。
改革的貫徹執行,是把中央改革要求與人民呼聲具體結合的過程,也是把行政力量和社會力量具體整合的過程。如何通過制度程序將社會認同度高、群眾公認的改革者提到各級領導崗位上?如何讓不善于乃至阻礙改革的人把位置騰出來?如何在確保行政高效率的同時,確保權力廉潔?這都需要用人者進一步思考和探索,努力形成有品質、有保證的人才供給,共同服務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大局。
對于表彰優秀縣委書記,習近平總書記特別指出,既是對大家工作成績的肯定,也是為了形成學趕先進、見賢思齊的社會氛圍,讓更多黨員領導干部學有榜樣、趕有目標,更好為人民服務,更好干事創業。從中央黨校對全國縣委書記輪訓,到遴選優秀縣委書記;從給基層改革干部壓擔子,到給提拔重用改革人才樹標桿,不難看出改革發展人才被寄予推動事業發展的厚望。
在改革開放初期,我們曾擁有一批善于在相關領域和區域推動具體改革的一線干部,他們直接推動著改革破浪前行,甚至成長為后續改革的操盤手。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時代,同樣呼喚著無數具備更高理論水平,更強凝聚共識能力,更開闊發展視野的良將,他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但干事創業的舞臺也將更寬廣。(作者為上海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田國強)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過有信仰的生活
已是最后一篇
-
過有信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