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有人會問,能不能造出好筆重要嗎?中國筆質量再棒、品牌再亮,也還不是成千上萬支筆換不來一架飛機?
還真別小看制筆這類不起眼的行業。
一方面,制筆行業雖小,但它所面臨的問題,諸如質量水平參差不齊、飽受假冒偽劣困擾、品牌價值不高等,都是大多數工業行業面臨的共同問題。其背后,反映的是一國工業的綜合水平:要想生產出好用的筆,做筆頭的不銹鋼材料要好,墨水的穩定性和環保性要棒,生產設備精度也要高。
另一方面,當年中國工業發展壯大之時,制筆等輕工行業是先鋒隊、探路者,讓世界認識了中國制造,為工業發展換回了大量外匯。時至今日,在中國制造業由大變強的征途上,制筆等輕工行業完全可以再次成為突破口、領頭羊,因為這些產業技術基礎好、市場經驗豐富。
如果是在五年前談制筆行業由大變強,或許還有些好高騖遠。當時,我們還有很多核心技術沒有掌握,決定質量的關鍵部件——筆頭、墨水的高端品類還要依賴進口。而“十二五”期間,在國家科技支撐項目的支持下,制筆行業技術快速進步,實現了兩種新型筆頭、三種墨水和高精度筆頭加工機床的國產化,在針管型水性圓珠筆方面,我們的技術水平甚至超過了一些國際知名品牌。這意味著中國制筆行業已初步具備由大變強的技術基礎,轉型升級正當時!
轉型升級,對制筆行業來講,最大的掣肘不是技術,也不完全在質量,主要羈絆在了品牌上。有些筆品牌在國內也有一定知曉度:晨光、白雪、英雄、真彩……但國產品牌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缺乏國際知名度、品牌價值不高,有的甚至不能完全體現其產品品質。這導致好筆賣不出好價錢,企業在參與國際競爭時也吃了虧,出口主要是貼牌。
推進品牌建設,國務院日前印發的《中國制造2025》指明了方向。
首先要轉變觀念。在低價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制筆企業以往對成本和規模的重視超過了品牌。《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建設品牌文化,引導企業增強品牌意識,正說到了制筆行業的痛處。目前,在工信部、制筆協會的引導下,一些龍頭企業已經行動起來,將發展重心逐漸轉移到了自有品牌建設上,有的還創立了面向中高端市場的子品牌。
當然,品牌要想立得住,質量是關鍵。中國能生產出好筆,但產業綜合質量與世界先進水平仍有差距,制筆企業在技術研發、質量控制和生產設備自動化、信息化等方面都要繼續努力,特別是要培育精益求精的企業文化。采訪中,企業老板、行業專家也不約而同地提到,中國和國際知名品牌的最大差距,在于缺少工匠精神。制筆是精細活兒,筆頭滾珠組裝必須恰到好處,幾分之一頭發絲的誤差,都會影響書寫性能,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好質量的保障。
在此基礎上,企業也不妨適當多做做宣傳,向公眾敞開大門,讓大家多了解自己,從而扭轉“低端、便宜”的品牌形象。
筆業扭轉形象,也需要政府部門搭把手。制筆行業品牌建設相對滯后,有自身的原因,也受到了假冒偽劣的影響。當市場之手失靈時,就需要政府出手。對此,《中國制造2025》強調要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多次提到加大對質量違法和假冒品牌行為的打擊和懲處力度。希望政府部門能盡快幫制筆行業營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左婭)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心中有民才無“忌語”
已是最后一篇
-
心中有民才無“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