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5月31日電(記者姚友明 劉旸)第29個世界無煙日到來之際,一些陸續出臺控煙條例的城市被曝出控煙效果并不明顯,一些人在公共場所吸煙的陋習并未得到有效糾正。近兩年,控煙立法工作取得很大進展,在這種背景下,控煙之手不能止于“紙上談兵”,公眾要勇敢向違規吸煙行為說不,執法者更要展現落實控煙法規的決心和智慧。
我國現有吸煙人數比5年前增加了1500萬。雖然包括北京、長春在內的18個城市已經實施公共場所禁煙令,但室內吞云吐霧者仍不在少數。
不久前,一位演員在北京市某餐館包間內吸煙引發批評,這說明一些人仍然把控煙法規當“紙老虎”。據北京市衛生計生委近日通報,《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實施近一年來,僅11.2%的被訪者知曉北京市控煙投訴舉報電話12320。由此可見,控煙形勢并不樂觀,落實控煙執法任重道遠。
控煙行動難落實,主要源于缺乏強制手段。在餐飲、賓館等公共場所控煙,執法人經常面臨取證難、執法難等尷尬;控煙多以“公益活動”面目示人,很難形成普遍性的約束機制。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此前印發了《關于領導干部帶頭在公共場所禁煙有關事項的通知》,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領導干部不能在公共場所吸煙、應勸阻他人吸煙等提出要求和規范。但現實情況是,樓道、會議室、辦公室、廁所等場所依然煙霧繚繞。有些單位如果“一把手”是煙民,地方控煙條例則形同虛設;即便“一把手”自己不抽煙,單位內部控煙往往也缺乏有效監督,控煙規定的執行力有限。
控煙工作要想取得更大成效,領導干部一定要身先士卒。各單位負責同志應充分意識到控煙的重要意義,本著對公眾健康負責的態度,嚴格落實控煙法規要求。控煙執法部門要動真格、出重拳、強落實,真抓嚴管促進控煙地方法規落地。對群眾關注度較高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婦女兒童、青少年聚集的公共場所,控煙執法部門應加強執法監督,建立健全長效機制,讓控煙之手硬起來。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將知識傳遞給最需要的人”
已是最后一篇
-
“將知識傳遞給最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