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圖書泛濫,會損害文學的原創精神,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果。維護作家權益,不能只依靠作協,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監管部門的主導力量。
中國作協副主席何建明日前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透露,針對作家訴訟難、維權難的問題,中國作協建立了作家權益工作聯絡網,成立了中國作家法律服務團,近年通過網絡維權,為30多位作家討回賠償金以及轉付的稿費70多萬元。
作協在幾年來追到70多萬元賠償金和稿費,這個數字來之不易。作協是一個群團組織,不是政府機構,在幫助作家維權方面并無多少強硬的手段,更多的只能起一種協調作用。中國作協建立了幫助作家維權的專門機構,這體現了它的責任意識,但限于其權限,也只能幫助作家處理與出版單位、私自轉載作品的報刊、網站之間的糾紛關系,幾年時間討回70多萬元稿費,是一個不錯的結果。
違規轉載作家作品,主要還是出現在網絡自媒體上。由于版權意識淡薄,一些作家作品被制作成電子產品隨意上網,造成作家利益受損,這種現象在前幾年很嚴重。近年來,通過相關方面不斷展開的網絡治理,包括一些作家自身的努力,這方面的情況已有所好轉。一些有責任心的網站,特別是以發表文學作品為主打方向的網站,已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有的作家也開始與網站合作,把自己的作品放在網絡上發表。作家與網絡的良好關系正在形成。相信隨著全社會版權意識的不斷提高,這方面的情況還會越來越好。
作家權益被侵犯,主要源于盜版圖書的“治理難”。隨著制版技術的提高和普及,目前的盜版技術也在提高,一些盜版書從外觀上看與正版書已很難分別,早期一些盜版書滿篇錯別字的情況已經很少見。這樣一來,不僅讀者難以識別,就連出版社和作家本人也很難辨別。為了防范盜版,有的出版社甚至在書上加印防偽標簽。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方面讀者購書時并不會刻意識別防偽標志,另一方面盜版者也很容易攻克這種技術壁壘,因此收效不大。而要由作協這樣一個組織來打擊盜版,限于諸多因素,也很難開展大規模的行動。
很顯然,相比于一些報刊、網站私自轉載作家作品,盜版對作家權益的損害更大,而且盜版泛濫,侵犯的已經不僅是作家個人的利益,還有出版單位的利益,并對市場秩序造成了嚴重破壞。因此,僅僅依賴作協這樣一個社團組織的努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發動全社會的力量,特別需要發揮政府市場監管的作用。目前,市場監管部門對民眾衣食住行等物質消費領域生產中的假冒偽劣現象,正在不斷加強打擊力度,對于盜版圖書的打擊力度也需要相應提升。其實,衣食住行等物質產品中的假冒偽劣和圖書中的假冒偽劣都是對市場秩序的破壞,前者損害的是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后者損害的是消費者的精神健康,政府對這兩方面的監管不能偏廢。
盜版圖書泛濫,會損害文學的原創精神,產生“劣幣驅逐良幣”的負面效果。維護作家權益,不能只依靠作協,而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監管部門的主導力量。作協也應當繼續加強溝通,督促和幫助監管部門提高對盜版圖書的打擊力度。(周俊生)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生態園為何成垃圾場
已是最后一篇
-
生態園為何成垃圾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