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音樂微電影《臨滄賦》
由著名文化學者高峰作詞,著名作曲家程巍作曲的《臨滄賦》,在第四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啟動儀式上,由青年歌手張柏菡首唱以來,歌中的美麗風景,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底蘊,深受大家喜愛。因歌結緣,張柏菡被臨滄的美景深深吸引,對美麗云南所散發出的獨特魅力所感染。近日,張柏菡擔任制片人并主演的音樂微電影《臨滄賦》,于2016年9月順利殺青。
音樂微電影《臨滄賦》以歌曲《臨滄賦》的創作為線索,攝制組深入臨滄腹地,歷盡艱辛,克服重重困難,將最美的風景,最質樸的民風,最深厚的感情,最精彩的民族文化展現給大家。

《臨滄賦》描述的是張柏菡作為中國文藝志愿者,來到云南臨滄體驗生活,到慢慢的融入到當地民眾的生活中,體驗當地風土人情,深深的愛上這片美麗的地方,并一步步寫出歌曲《臨滄賦》的故事;展現了新時代年輕人熱愛祖國壯美山河,各族人民文化相通,生活一派祥和安泰的景象。提到拍攝這部音樂微電影的初衷,張柏菡表示,因為來到了臨滄,感受到了這個地方的獨有的魅力,就想盡一己之力,通過音樂微電影的方式,讓全國乃至世界都了解臨滄之美,云南之美,同時也讓《臨滄賦》這首動聽的好歌能夠被廣為傳唱。
記者深入了解到,攝制組拍攝的一組組令人難忘的鏡頭:“古樸,原生態氣息濃郁的原始部落村寨,浩瀚的星空,純凈的令人沉醉,唯美至極,孕育著一種最本真,最質樸的美好生活……”“壯闊磅礴的瀾滄江上,一葉小舟緩緩映入眼簾,小船上的張柏菡用心的演繹著《臨滄賦》,潔白的裙子,靈動的眼眸,整個鏡頭恍若一個仙子暢游在一幅美麗的山水畫中……”記者同時了解到,此次拍攝邀請了優秀青年導演辜穎玲擔任該片的總導演,拍攝過程異常的艱辛,每天要趕山路3-5小時才能抵達拍攝場地,路程崎嶇顛簸,經常路邊就是陡峭的懸崖。為了拍攝原始部落的月亮星空,攝影組整整拍了一夜,生怕錯過每一個最美的瞬間;而拍攝張柏菡在瀾滄江上演繹《臨滄賦》的美麗畫面背后,承載了大家太多的艱辛,各種機位的人員匍匐在小船上,演員為了完成最美麗的畫面任務,隨時都會有面臨落入水中的危險,幾組人員隨時待命救人,而縱然環境艱險,整個攝制組只為將最美的、最動人的畫面奉獻給淳樸的臨滄人,獻給所有熱愛這里的人們。

張柏菡坦言:“在希望小學教孩子們學習、唱歌、與他們玩耍做游戲的場景,令她非常感動,這里的孩子非常聰明可愛,他們非常渴望得到更多的知識和藝術熏陶,她表示自己以后會多來這里,幫助孩子們健康成長,給他們做好榜樣。“深入基層為人民歌唱”是我們文藝志愿者不變的初衷,臨滄的民眾非常的質樸、本真、可愛,真的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我已經深深的愛上了這片土地”。
記者經過深入采訪了解到,《臨滄賦》音樂微電影制片人張柏菡與總導演辜穎玲都是第一批中國文藝志愿者成員,張柏菡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發展公益項目”宣傳大使,出資拍攝此公益微電影除了對臨滄的熱愛,同時也是身體力行,為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做出的積極奉獻。另悉,音樂微電影《臨滄賦》將于近日精彩亮相,相信會呈現給公眾一個最美的臨滄,最有愛的臨滄,最有情懷的臨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