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20歲女孩的微博炫富,引發社會軒然大波,將中國紅十字基金會推向輿論的漩渦,繼而使各基金會陷入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機?!比珖f委員、吉林大學學位委員會副主任遲寶榮認為,誠信危機成為當前中國迫切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
除了“郭美美事件”,近年來,“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染色饅頭”、“假雞蛋”等諸多“造假門”被頻頻曝光;小悅悅被撞,18個目擊者繞道而行;類似藥家鑫的事件,極大觸動了國人的神經。
司空見慣的還有這樣的現象:人們無視地鐵口“止步”的牌子,常常逆道而行;會議室明明標注“禁止吸煙”,總有一些人視而不見,甚至在電梯里吞云吐霧;擁堵不堪的道路上,汽笛長鳴,大貨車渣土四濺,超齡車噴著黑煙……
這些都讓遲寶榮痛心疾首。她說:“當前,中國誠信危機的根源在哪里?危害是什么?如何化解這場災難?社會公德為什么大面積缺失?應該有人關心這些事??!”在今年兩會上,她和葉喬波、王宇等12位全國政協委員聯名向大會提交了關于《社會公德缺失的成因與對策》的提案,將自己的思考和憂慮寫了進去。
委員們認為,社會公德大面積缺失首先源于政府誠信的缺失?!澳壳埃\信缺失現象嚴重,給社會風氣造成一定的負面效應。一些地方政府和職能部門的誠信意識十分淡薄,政策缺乏連續性和穩定性,比如招商引資滿口承諾,但‘關門打狗’現象較為普遍和嚴重,從上到下相互推諉,承諾不能如約兌現或根本不兌現?!?/p>
遲寶榮認為,中國雖從計劃經濟轉型到市場經濟,但政府對市場的介入仍然很大,時常人為設障,角色錯位。地方政府在盡力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卻沒有讓公共政策及相關利益真正惠及全社會。
“最為群眾詬病的是一些官員貪污腐敗,權錢交易。這損害了政府形象。涉案金額越來越大,刑責處罰卻因人而異。這些深層次的敗德現象和不良事件的多發頻發,源于某些監督機構形同虛設,執法人員疲軟無能,甚至執法犯法,遠不能跟上經濟形勢發展需要?!蔽瘑T們稱,讓人憂心忡忡的仇官、仇富現象悄然升溫,雖然表現為一些社會成員的非理性心態,但社會收入的差距不斷拉大、貧富不均造成的社會心態嚴重失衡與扭曲,極大影響了和諧社會的生存環境。
葉喬波委員指出,在當今中國,缺乏社會公德的堅定維護者、敏銳的監督者和俠義的“處罰實施者”。這些主體的嚴重欠缺,致使遵守社會公德的人得不到激勵,破壞者也得不到處罰。于是,大家對社會公德都視而不見,想遵守就遵守,不想遵守就可以不遵守。
“焦點事件的頻繁出現,不斷挑戰公序良俗,拷問社會良知。今天的道德底線在哪里?政府、社會、個人應該做點什么?”委員們問道。
遲寶榮表示,希望政府能積極、穩妥地改革政務體制,擴大公民的政治參與。只有真正實現憲法給予每個人的權利,讓社會充滿公平、正義的陽光,才能讓百姓在誠信的環境中有尊嚴地生活,才能真正讓百姓信賴政府,支持政府。對公職人員的瀆職行為、違法行為要逐級問責,而不是找幾個替罪羊了事。
與此同時,政府還有一項工作:加強商業監管,嚴懲假冒偽劣產品,提高行業誠信。特別是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食品、藥品、建筑業、運輸業等行業,政府要加大對其監管和查處力度,要嚴加打擊商業欺詐行為,杜絕虛假廣告及商場促銷的欺騙行為。就關乎生命的食品、藥品坑蒙欺騙行為,應給予最高刑事處罰。
針對公民個人的敗德行為,遲寶榮建議,金融、公檢法等相關機構,要共同建立個人誠信檔案,加大個人失信成本,全面記錄和高效傳遞信用信息,通過拒絕交易形成全社會對失信者的聯防懲戒機制,使信用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社會誠信體系的建立,成為國民公德培育的有效手段。
委員們在聯合提案中還建議以法促德,利用立法等手段促進社會公德的確立與遵守。發達國家和地區均采納以法促德手段,有效維護了社會公德的遵守。王宇委員說:“以前內地游客到香港一下飛機,導游一般都要求看好自己的包什么的,現在則提醒大家不要吸煙,吸一支煙的代價可能就抵一張飛機票?!痹谙愀?,亂扔垃圾要被罰1500港幣,在電梯間吸煙則罰5000港幣。
聯合提案還特別提到正確發揮媒體對社會道德建設的引導作用。社會道德主要是通過輿論的引導、譴責與監督來維護實現的,要注重利用大眾傳播媒介對公眾的影響與滲透,積極發揮媒體對社會道德事件報道的輿論壓力。同時,要避免媒體、尤其是網絡對社會道德失范問題的過分夸大,影響社會道德建設與政府公信力的建立。
- 上一篇:
-
道德建設:塑造美好心靈
已是第一篇
-
道德建設:塑造美好心靈
- 下一篇:
-
[兩會發言集錦]讓好心人可以‘零成本’行善
已是最后一篇
-
[兩會發言集錦]讓好心人可以‘零成本’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