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最鮮明的主題。黨的十六大以來,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綜合國力顯著提高,社會事業顯著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從今天起,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推出特別報道《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深入反映各地各部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促進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重大成就。今天播出第一篇:惠農穩糧天下安。
又是一年夏收時,安徽省遂平縣大興村農民張國乘,卻悠閑地站在自家五畝地旁,看著合作社的收割機轟鳴著穿梭作業。前幾年這會兒,老張正揮汗如雨地收麥子,不過忙活一天,也只能收上一畝地。可眼前兒才半個小時,五畝地全收完了。
出勤又出力,還不賺錢,速度還慢。現在機械化了,省時省工又省力,利潤還高。
今年夏收期間,全國投入了1400多萬臺套農機具,預計冬小麥機收水平將超過90%。而十年前,全國聯合收割機的產量還只有兩萬臺,八年前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只有30%,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說:“去年農業增長中,來自科技進步的貢獻率占53.5%,去年“耕種收”的綜合運用率達到54.5%,也是歷史最高的。”
不僅僅是農業機械化的快速普及,十年間,農業、農村、農民,“三農”問題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04年起,中央連續發布9個一號文件:從促進農民增產增收、減免農業稅,到大興農田水利、發展農業科技,一系列政策措施密度之大、力度之大、突破之大,前所未有,也給農民生活帶來實實在在的改變。黑龍江省友誼農場的種糧大戶馬國強去年秋收時,曾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
馬國強:一晌多三千多塊錢,我有五十多晌地,增加收入20多萬,很可觀!”
農民不富,中國不富;農業不強,中國不強。
十年間,農民人均純收入先后跨越四千、五千、六千元大關,成為改革開放以來收入增長最快的時期。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說:
去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977元,增量超過千元,這是我們歷史上的第一次,使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黨的十六大以來,中央確立了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的戰略思想,先后制定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導方針,農業、農村的發展進入“黃金期”。從2004年開始,我國糧食實現創紀錄的“八連增”;2007年以來,連續5年產量穩定在1萬億斤以上;去年更是邁上1萬1千億斤的新臺階。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糧食穩定增產,農產品供給充足,為穩定市場、穩定物價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我們應對世界金融危機,保持國民經濟的平穩較快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記者楊超 趙九驍)
- 上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中國經濟增速快而平穩
已是第一篇
-
[科學發展 成就輝煌]中國經濟增速快而平穩
- 下一篇:
-
回看“黃金十年”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經驗新認識
已是最后一篇
-
回看“黃金十年”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經驗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