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打破地域、國別限制,開發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人才資源,完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要堅持以用為本,將那些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型人才和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聚而用之。
今年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民進、農工黨、九三學社聯組會上強調,全社會都要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營造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社會氛圍。要以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廣開進賢之路,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長期以來特別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成為我們黨的重要方針,并在實踐中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正是在這個方針的指導下,知識分子的工作條件、學習資源、生活質量和社會地位都有了根本性的改善,知識分子在國家政治生活、經濟活動、社會發展和文化繁榮中的作用空前提高,為改革開放和國家綜合實力的增強貢獻了巨大力量,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已經蔚然成風。
我們之所以要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是因為知識分子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綜合國力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競爭。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這一過程中,始終如一地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為知識分子鋪墊前行之路、解除后顧之憂,使之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在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過程中,知識分子就會有新的作為。
我們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的目的,就是要在社會上營造尊重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氛圍,就是要壯大知識分子的隊伍,讓更多的人才涌現出來。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走創新發展之路,如果沒有一支強大的人才隊伍作后盾,自主創新就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此,全社會都要關心知識分子、尊重知識分子,就必須體現在積極探索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上,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進一步創造人盡其才的環境。
集聚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體制機制,實際上就是識才的慧眼、愛才的誠意、用才的膽識、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的體制化、機制化。這樣的體制機制,就是要不拘一格降人才,打破藩籬,廣招四方之才,把各方面知識分子凝聚起來,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只有這樣,才能用一賢人則群賢畢至,見賢思齊就蔚然成風;只有這樣,才能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盡其能;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優勢領域、共性技術、關鍵技術的重大突破,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就是要打破地域、國別限制,開發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人才資源,完善人才引進政策體系,要堅持以用為本,將那些能夠突破關鍵技術、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新興學科的戰略型人才和創新創業的領軍人才聚而用之。現階段,我們面臨著人才結構性不足的突出矛盾,特別是在重大科研項目、重大工程、重點學科等領域領軍人才嚴重不足。解決這個問題,最關鍵的就是要改革和完善人才發展機制,排除人才流動和引進的障礙。
“尚賢者,政之本也”,“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知識分子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狀態,人才隊伍的大小及其質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前提條件。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我們要把人才資源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第一資源,不斷壯大知識分子隊伍,不斷培養和吸引更多優秀人才,形成和完善促使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體制機制。(董郁玉)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法治的力量
已是最后一篇
-
法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