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城鄉發展不平衡、交通地理條件不便、學校辦學條件欠賬多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的鄉村教師隊伍備受“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困惑。盡管如此,330萬名鄉村教師依然用自己的堅守,撐起鄉村教育的一片藍天。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農村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短板,已影響到全局的發展。補齊短板,重點在教師隊伍建設。國家出臺《計劃》對農村教師隊伍建設進行頂層設計,正當其時。”廣東省教育廳廳長羅偉其說。
如何“下得去”
建立補充機制、擴大特崗計劃實施規模、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
鄉村教師中,有“馬背上的校長”徐德光,沒有路,他花一年時間為孩子們砍出一條路,沒有書,他用兩匹白馬馱回孩子們的書;有在“天梯”小學堅守20多年的李桂林、陸建芬夫婦,背著孩子攀爬天梯,為彝家孩子傳授文化知識……
這些鄉村教師的堅守固然令人敬佩,但眼下必須正視的事實是——更多教師把到鄉村執教視若畏途。針對鄉村教師“下不去”的難題,《計劃》提出4項改革舉措,拓展鄉村教師補充渠道。教育部教師工作司司長許濤介紹,《計劃》將鼓勵省級人民政府建立統籌規劃、統一選拔的鄉村教師補充機制;擴大“特崗計劃”實施規模,重點支持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貧困地區補充鄉村教師,適時提高特崗教師工資性補助標準;鼓勵地方政府和師范院校采取多種方式定向培養“一專多能”的鄉村教師,高校畢業生取得教師資格并到鄉村學校任教一定期限,按有關規定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鼓勵城鎮退休的特級教師、高級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教講學。
除此之外,為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計劃》推進三方面改革:全面推進義務教育教師隊伍“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為組織城市教師到鄉村學校任教提供制度保障;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競聘、學區一體化管理、學校聯盟、對口支援、鄉鎮中心學校教師走教等多種途徑和方式,重點引導優秀校長和骨干教師向鄉村學校流動;采取有效措施,防止“逆向流動”,保持鄉村優秀教師的相對穩定。
如何“留得住”
為教師提供“越艱苦待遇越高”的差別化補助,編制、職稱政策向鄉村傾斜
談起鄉村留不住教師,湖南鳳凰縣縣委書記顏長文直搖頭。鳳凰縣位于武陵山區腹地,村小、教學點和個別鄉鎮學校地處偏遠、條件艱苦,“年輕教師不愿進、在職教師想調動,村小教師想調到鄉鎮、鄉鎮教師想調到縣城……”在臘爾山片區、山江片區的鄉鎮學校,每年都有近200份調動申請報告。
怎樣才能留住人?“鄉村教師工作之艱苦,是很多人難以想象的。在城鄉差別還將長期存在的情況下,按平常政策很難吸引并留住鄉村教師。”許濤重點介紹了4個“不平常”的政策:落實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并依據學校艱苦邊遠程度實行差別化的補助標準,形成“越往基層、越是艱苦,待遇越高”的激勵機制;要求各地依法依規落實鄉村教師工資待遇政策,為教師繳納住房公積金和各項社會保險費;做好鄉村教師重大疾病救助工作;加快實施邊遠艱苦地區鄉村學校教師周轉宿舍建設,各地要按規定將符合條件的鄉村教師住房納入當地住房保障范圍。
多年來,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不一樣,城市高于鄉村。《計劃》將統一城鄉教職工編制標準,并將其向鄉村傾斜,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按城市標準統一核定,其中村小、教學點編制按照生師比和班師比相結合的方式核定。“改變過去只按生師比因素核編的模式,能有效解決農村地區生源少、編制緊、教師補充難的困局。”羅偉其說。除此之外,《計劃》還將通過調劑編制、加強人員配備等方式進一步向人口稀少的教學點、村小傾斜,并嚴禁在有合格教師來源的情況下有編不補、長期使用臨聘人員,嚴禁以任何手段占用和變相占用鄉村中小學教職工編制。
鄉村教師評職稱,外語和論文是個老大難。許濤介紹,“《計劃》要求各地完善針對鄉村教師的職稱(職務)評聘條件和程序辦法;改進鄉村教師評審標準,不作外語成績(外語教師除外)、發表論文的剛性要求。”
除此之外,《計劃》還做出了一個暖心的規定:由國家對在鄉村學校從教30年以上的教師頒發榮譽證書;由省、縣對在鄉村學校從教20年、10年以上的教師給予鼓勵。各省(區、市)人民政府可按有關規定對在鄉村學校長期從教的教師予以表彰。“提高農村教師的榮譽感,有利于吸引更多優秀教師到農村從教。”羅偉其說。
只要用心,就能留下人。鳳凰縣從2009年起給村小和教學點教師發津貼,建設教師公租房,讓教師安居樂業。顏長文說:“農村學校教師要求調動的人數逐年下降,特別是臘爾山片區學校,以往每年近百人申請調動,現在僅十幾人申請調動。”
如何“教得好”
采取頂崗置換、網絡研修、送教下鄉等多種形式對全體鄉村教師進行培訓
由于種種原因,當前鄉村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為此,《計劃》高度重視發揮鄉村教師以德化人的教化作用,將建立健全鄉村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并開展多種形式的師德教育,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法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
要讓鄉村教師“教得好”,提升教師素質刻不容緩。《計劃》提出:到2020年前,對全體鄉村教師及校長進行360學時的培訓;優化培訓內容,注重師德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采取頂崗置換、網絡研修、送教下鄉、專家指導、校本研修等多種形式,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值得一提的是,“國培”計劃為鄉村教師做出了改變。從2015年起,“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將調整方向,重點聚焦鄉村,集中支持中西部鄉村教師校長培訓。
加強農村教師隊伍建設,計劃已經提出了明確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到2017年,力爭使鄉村學校優質教師來源得到多渠道擴充,鄉村教師資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穩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較好保障,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逐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到2020年,努力造就一支素質優良、甘于奉獻、扎根鄉村的教師隊伍,為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提供堅強有力的師資保障。(記者 張 爍)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評論:讓鄉村教師安心扎根鄉村
已是最后一篇
-
評論:讓鄉村教師安心扎根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