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面向全體學生,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道德修養和精神境界,養成科學思維習慣,促進身心和人格健康發展。”隨著高校立德樹人事業全面推進,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承擔的任務越來越重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必須貫徹落實習近平同志這一重要講話精神,在樹牢理想信念、塑造良好品質、培養科學精神等方面下功夫,不斷強化育人功能。
樹牢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習近平同志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說明,理想信念不論在個人成長還是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中都是極其重要的。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強化育人功能,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宣傳闡釋,引導大學生真學、真信、真懂、真用,做到入眼、入耳、入腦、入心,努力增強大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斷提高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責任認同,引導其主動將“小我”追求融入到“大我”夢想之中,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成為理想信念堅定的優秀人才。
塑造良好品質。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追求的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承創新,更是人的培育,必須注重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共同提高。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利益關系錯綜復雜,社會矛盾易發多發,意識形態領域各種思想文化交鋒博弈,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迫切需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強化功能、發揮作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統領,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不斷加強學科體系建設、教材體系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校園文化建設,教育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認知、良好的道德習慣、積極的道德實踐,做到“修業”不忘“修身”、“學品”兼顧“人品”,以堅實的“精神堡壘”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引領新風尚。
培養科學精神。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內含豐富的科學精神。這種科學精神的重要體現就是始終關注和科學解答時代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沒有問題就沒有哲學社會科學,就沒有科學精神;只有奏響時代最強音,才能在需要理論的時代產生理論,在需要思想的時代產生思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要堅持以育人育才為中心的整體發展戰略,構建學生、學術、學科一體的綜合發展體系;以先進的理論武裝大學生、以優秀的文化培育大學生、以良好的環境熏陶大學生,教育引導大學生優化知識結構、拓展思維領域、強化問題意識,培養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勇于開拓的創新精神、求真務實的實踐精神,在錯綜復雜的社會思潮和社會現象面前“不畏浮云遮望眼”,在科學精神的引導下成為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時代之先聲的高素質人才。(作者為信陽師范學院校長、教授 宋爭輝)
- 上一篇:
已是第一篇
- 下一篇:
-
知禮方能立
已是最后一篇
-
知禮方能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