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談食品安全 建議建“食品安全道德檔案”
2011年,全國質檢系統“12365熱線”接到的舉報投訴中,食品類投訴數量居第一位,占26.75%
到2015年,我國將制(修)訂國家和行業標準1000項,使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到97%以上
關鍵詞:加強監測
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事件頻發
近年來,“瘦肉精”、“染色饅頭”、“地溝油”等事件不斷曝光,食品安全問題已經成為全社會最為關注的民生問題之一。
貴州貴陽市醫學院附屬醫院副院長孫誠誼代表發現,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是通過媒體曝光和老百姓檢舉才被揭發出來的,食品安全監管部門主動發現的問題較少。他認為應當建立食品安全預警機制。“一個權威的公開的信息渠道,是我們主動預防問題的關鍵。”他說。
風險監測是國際上早有共識的食品安全科學監管制度。2010年衛生部牽頭組織相關部門在全國啟動監測工作,將糧、油等日常消費食品列入監測范圍,通過監測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并向監管部門提出建議,使監管工作更有針對性和科學性。
2011年,被稱為“食品安全天氣預報員”的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成立。該中心不隸屬于任何一個部門,專門從事食品安全風險評估工作。中心研究員嚴衛星委員指出,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食品污染和食源性疾病事件頻發。在食品安全領域,風險評估交流相對薄弱。應建立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制度,全面掌握和分析食品中主要污染物及有害因素的污染水平和污染趨勢,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及時回應社會關切,還百姓一個“放心餐桌”,化解大家對食品安全問題的焦慮。
- 上一篇:
-
委員建議懲罰誣陷好人者 呼吁制度支持見義勇為
已是第一篇
-
委員建議懲罰誣陷好人者 呼吁制度支持見義勇為
- 下一篇:
-
委員熱議:道德建設 要自律更要立法助力
已是最后一篇
-
委員熱議:道德建設 要自律更要立法助力
相關報道
在線評論